安徽学子三下乡:红领巾,心向党,喜迎二十大
为赓续红色基因,传扬革命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7月10日,安徽师范大学“一缕阳光”赴肥东为民学校爱心夏令营社会实践团队在美术课堂上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喜迎二十大”的特色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志愿者汪静雯以红领巾,心向党,喜迎二十大为主题。通过讲述党史,讲解党徽的含义,以提高学生对党的了解为切入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鼓励学生们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党的祝福。
融学于趣,化教于心
课堂一开始,志愿者汪静雯先以《觉醒年代》的剪辑视频为切入点,引出今天的课堂内容。同学们在观看完视频以后,汪静雯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印象最深刻的剪辑画面是哪一幕。一时间,同学们纷纷举手。
“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就是两个叔叔回头笑的时候,虽然他们脸上有血,但是他们一点也不怕疼,我觉得他们很勇敢。”一年级同学王健柏这样回答道。原来他最喜欢的就是陈乔年和陈延年慷慨赴死的场面,即使衣衫褴褛,血肉模糊,但依旧挺直脊梁英勇就义的精神感动了无数观影的人。
对于王健柏同学的答案,汪静雯感到惊喜又满意。“可能同学们现在的年纪还没有办法完全理解视频的内容,但我认为让他们观看红色影片是非常必要的。从小培养爱国情怀,加强认同,这对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非常有帮助。”
承风骨亦有锋芒,有梦则刚。前往皓月星辰,日月不忘。红色基因的赓续要从小抓起,在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开赋思想,唤起内心共鸣,启迪指导未来。红色基因根植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壤中,传承于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懈奋斗事业中。图为同学们在美术课上认真听老师讲课,了解党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马利群 摄
党史立心,筑梦韶华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名的中国共产党员呀?”当汪静雯抛出这个问题后,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毛主席、周总理、朱德、李大钊……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答案。随后汪静雯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来讲述党史。每位同学都端端正正的坐在桌子前,认真聆听。图为志愿者在给大家示范怎么绘画少先队旗,帮助学生更好完成画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梦晨 摄
“学习党史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虽然现在有些同学年龄太小,还不能理解其中深刻的意义。即使今天的课程他们没有记住所有的东西,但这于无形中在他们心中埋下红色的种子,以后随着他们对党的了解不断深入,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汪静雯在后来的采访中说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了解才能理解,从而把红色基因的根基扎深扎牢。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榜样力量,是优良传统的人格化身,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积极向英雄人物看齐,感悟革命的崇高,才能更好传承红色精神。
心中有光,童心绘党
“大家可以根据老师给你们观看的影片,讲解的党史,发挥自己的创意,想画什么都可以,将自己想对党说的话用画笔表达出来就行。”在汪静雯的示意下同学们纷纷动笔开始绘画,一时间课堂上只剩下画笔的沙沙声。国旗、少先队旗、天安门……同学们用自己的画笔,表达自己的心意。用稚嫩的话语,传递自己的感情。将红色热血融于心中,以笔为媒,以画为介,用一幅幅充满心意的画作表达对党国的敬意。图为美术课上,学生绘制为二十大献礼的画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汪静雯 摄
据了解,团队不仅将美术与党史宣讲相结合,对于其他课程也坚持做到与课程特色结合。坚持对党史的宣讲,从娃娃抓起,在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壮阔江海潮,逐梦新时代。党史的宣讲,红色基因的传承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团队成员以课程为载体,融学于趣、化教于心,将革命精神与课堂教学工作结合,利用同学们易懂的方式,提升同学们的兴趣,积极普及党史。在未来安徽师范大学“一缕阳光”赴肥东为民学校爱心夏令营社会实践团队将会继续坚持党史与课程的结合,将红色文化种子播种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39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