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主题为“重温习总书记考察贵州足迹,展新时代贵大青年使命担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来到了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开展了苟坝会议精神的沉浸式学习,走进了习近平总书记挂念的红色老区花茂村,感受了乡村振兴中的“美丽乡愁”。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的花茂村是红军长征途经之地。当年,红军队伍来到花茂村停留、住宿,并在相邻的苟坝村召开会议,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实现历史转折之后,又一场十分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被称为是毛主席用马灯点亮中国的地方。 实践队的第一站便是来到了苟坝村的苟坝会议会址。 刚下车,《中央红军长征在苟坝》的石碑便映入眼帘,使我们肃然起敬,我们抬起又落下的每一个的步伐,穿过历史的红色记忆,就像当年老一辈革命者走过的那样,变得更加坚定,更加有力量、有希望。进入红军马灯馆,一件件承载着红色革命历史的马灯陈列其中,岁月的痕迹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了当年毛主席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头,提着马灯来到周恩来住处,终于说服周恩来取消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并且于当日会议中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的那段历史。马灯,照亮长征的路! 进入苟坝会议会址,实践队中的党员田博冰同学带领我们重温那段生死攸关的历史,结合红军拟攻打打鼓新场战役中红军与敌军行动路线图向我们讲述了不能攻打打鼓新场的原因,为队员们解释了毛主席的决定为什么是正确且伟大的。苟坝会议决定的战略方针,成功指导了中央红军胜利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在党的长征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期间一名游客听了田博冰同学的讲解后,对实践队的同学们给予了肯定与鼓励,他讲到:“很高兴能在这里遇到贵大青年学子,新时代青年就是要在学习中感悟精神,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在你们这里,我看到了未来贵州的希望、未来国家的希望”。 第二站,实践队来到了苟坝会议纪念馆,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聆听一个个红色故事、观看一件件红色遗物,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在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红军战士的顽强毅力和大无畏精神,深刻领悟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真理,敢于担当,对党忠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明白了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进行不懈奋斗,革命才能取得成功。此外,纪念馆还展览并介绍了对贵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巨大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也位列其中,身为贵大学子的我们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第三站,实践队来到了村名寓意花繁叶茂的花茂村。不管是村里,还是田间都洋溢着一片翠绿、花果芳香,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群众安居乐业,游人四季如织,花茂村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地承载着军民鱼水深情的美丽乡村。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村民对习总书记的爱戴与感激之情。来到“法治文化亭”,实践队任东方同学,带领大家学习了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实践队还拜访了花茂村 “红色之家”的村民,向他们了解习总书记来到这里的情景,感受习总书记对乡村振兴的关心与重视。习总书记曾经欣慰地说道:“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这些温暖的话语不仅说进了花茂村村们的心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心。同时我们也同花茂村村民普及安全用电注意事项,宣传了贵大120年校史,并衷心邀请他们来到贵州大学参加120周年校庆。 最后,实践队还参观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花茂·母氏龙窑,了解了传统文化下的花茂的另一番味道。团队参观了遵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花茂土陶生产工坊”,在花茂村土陶技艺工匠母先才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体验了制陶工艺,更加深刻理解了传统陶艺的文化和意义。 实践队通过这次机会实地领悟了习总书记那句有感而发的“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花茂村已然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乡愁之家。无论是苟坝会议在岁月长河中留下的红色回忆,还是花茂村翻天覆地的乡村振作新风貌,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回顾历史、进行新时代青年的践行初心和使命教育的宝贵机会。这次活动结束后,我们要学习老一辈革命者的优秀品质,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42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