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8年建校,至1980年改制更名,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曾创下开办1所总校、126所分校的纪录。其存在20多年、培养20多万人,已然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史的文化遗迹,是一代人的教育记忆,寄托着一代人的教育情感。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要求,响应江西农业大学开展“共大文化遗址调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的号召,由生工院范丽琴担任指导老师,8名研究生院学生成员组成的“寻访永新共大,学习共大精神”暑期“三下乡”调研团队,于2022年7月26日在吉安市永新县开展永新共大历史调研活动。
为了了解永新共大的历史,志愿者们来到了永新县委史志办、永新县教育局了解情况,查阅资料。
根据永新县志、教育志记载,1964年7月14日,中共中央批转教育部的报告中指出:“推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目,抓好半工半读工作,对改变我国教育事业面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根据这一精神,于1964年10月,在三湾公社汗江村创办了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永新县三湾分校。
1965年初,时任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兼江西共大总校校长刘俊秀来校视察,了解到汗江地方缺少田地,不能解决学生的粮食自给,遂将学校迁至里田公社蓑衣岭,同时改名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永新分校”(简称共大永新分校)。1971年11月,曾决定撤销,1972年5月恢复,定名为永新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永新共大),一直沿用至今。
永新共大,原以培养初级农业技术人员为宗旨,招生对象以高小毕业生为主,也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2年。1970年以后,全部招收初中毕业生,拟办成中专农校,但未获上级批在。因此,永新共大的学生仍坚持社来社去,在校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初办时开设语文、数学、农基,之后除开设政治语文数学三门基础课外,按照各个专业增设专业课。
1973年新共大成立了“中共永新共大委员会”,办学规模扩大,从1965年的4个班发展到9个班。专业增设为牧医、农业、林业、农机、财会医药6个专业。1977年,贯彻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之后,永新共大获得更大发展,达到12个班。全盛时期的永新共大有农场一个,水稻面积345面,早土面积35亩,桑园面积26亩湿地松面积600亩,茶叶林面积132亩,油茶林面积60亩,鱼塘一口,农场年产值达66000元。
1977年下半年,全国恢复大、中专招生统一考试,永新共大开设的课程与统考科目对不上号,导致学生参加统考的成绩不佳,录取率很低,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从此生源逐年减少。于1998年7月14日,改名为“永新县农职业技术学校”直至2002年下半年,“永新职业技术学校”撤销,改为教育实习基地。自此永新共大淡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共大精神却深深刻在了一代人的心中,激励着无数的共大人。
共大精神是在特殊的社会条件下塑造出的特色鲜明的精神风貌。是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师生互爱同心同德的集体主义精神、扎根基层无怨无悔的服务奉献精神、兼容并蓄的创新精神和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让我们在新的伟大征程中以江西共大人为榜样,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社来社去、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自觉抵制各种享乐主义的侵蚀,实现人生价值,将共大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44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