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建设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兴’火相传,村‘译’盎然”社会实践队伍来到济南市华不注山脚下的堰头村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采访,我们得知了当地的悠久历史,并在充分讨论后决定以此为突破点,采用历史及神话传说与时代结合的形式,制作相关的文创产品进行发放和售卖。以此,不但宣传了该地区的文化,而且吸引了更多游客,促进文旅事业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华不注山(以下简称华山)东北角有一片石林。据当地年长者讲述,传说,那里原本是一片丰茂的树林,无数的生灵在此地繁衍栖息。然而这份美好被恶人窥探。东海龙王一子欲将此地占为己有,称雄称霸。奈何当地的山神和居民不肯听命于他。龙子一怒之下,私自下令水漫华山欲夺取众生的性命。而此刻,在此修行的吕祖吕洞宾算知华山将面临一场大劫,便施法术将滚滚而来的洪水阻挡在了半山腰中,然后火速赶至灵霄宝殿,奏明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震怒,立即命令东海龙王把水退走,并严惩龙子。龙子对此事怀恨在心,便在吕祖施法救山前,化作酒保将其灌醉。醉酒的仙人误施法术,等醒来之后,茂林变为巨石,一切早已无法挽回。吕祖难以咽下恶气,遂在华山东面寻了一块顽石,将其变作龙子之形,并作服罪认错状,让人们登山时进行唾骂,从此华山有了“龙石”。
以该故事为背景,我们队伍将“龙石”样式的水墨画印在折扇和明信片上,并于背面简述石林的传说,进行宣传和售卖。同时,在抖音、b站等平台上发布相关视频,加大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除了神话传说,华山也有这无不尽的历史名人。诗曰:“常(棠)棣之华,鄂不鄂不韡韡(wěi)”。“华”即“花”,“鄂不”即“萼跗”,谓之花蒂。山名“华不注”,意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千百年间,华山优美的景色和宜居的环境,使得不少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元朝赵孟頫也曾在此停留。
元贞元年(1295年),赵孟頫任满济南路总管府事,奉召进京后,称病辞官,回到家乡吴兴。赵孟頫于故乡有一好友,名叫周密,亦是一位文学家、词人。周密祖籍济南,其祖上定居在济南华不注山下,北宋覆亡之时,其曾祖父随宋高宗南渡,离开故土,客居吴兴。因此周密生在江南,从未回过济南。为慰藉友人,也为纪念过往,赵孟頫当即挥毫泼墨,作下描绘济南景致的《鹊华秋色图》——极目远处,矗立着两座山,右方双峰突起,尖峭挺立,为“华不注山”,左方圆平顶的是“鹊山”。近处平川洲渚,红树芦荻,房舍隐现。青绿山水间, 一片清旷恬淡。
以此为基础,我们实践队伍采取书法绘画活动,号召当地居民及来往游客一同参与其中。通过临摹毛笔字画,近距离了解当地文人风采和历史文化。并于活动结束,将临摹的作品赠送给参与人员以留作纪念。
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快节奏的生活在无形中拉开了我们与传统文化间的距离,就像城市的繁华和乡村的寂静不可同日而语。而此次活动的意义,不只在于让群众重新拾起他们对历史经典那颗热爱的心,更是以一种历史和时代相结合的方式,即,文创产品,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计划的顺利实施。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老一辈人群对村子的热爱,字里行间也无不充满着对村庄未来美好的畅想。尽管矮小的房屋终会变成高耸的建筑,泥泞的小路终将转为平坦的大道,但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正如这份悠久的历史文化。千百年的流淌,它早已融进当地人民的血肉,成为他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乡村振兴不可少,历史经典不可灭。只有将历史与时代相结合,进而碰撞出别样的火花,乡村振兴才不算失去那一“点睛之笔”,社会发展才能真正算得上推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45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