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3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青行实践队前往潮安区新安寨跃然斋展开调研活动。活动以参观剪纸、对剪纸传承人黄朝安老师进行采访的形式展开。意在通过调研活动了解剪纸,让更多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潮州剪纸,是潮州民间工艺中,一个比较单纯的门类,因其就地取材、制作简易、题材广泛、用途多样,因而十分流行,就像黄朝阳老师一样,不少民间艺人,随时随地拿出剪刀和几张纸片,即时就能发挥他们蕴藏的艺术才能。潮州剪纸的历史,应上溯至秦汉时。中原人口的南迁,和西晋永嘉之乱,中原人口的迁入,中原民间的剪纸艺术也随之带入潮汕。由潮文化孕育的潮州剪纸,以其秀丽工整、精致细腻的艺术风格著称,无数巧手以各自的风格,体现了手艺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而黄朝阳老师。他的创作,更是给潮州的剪纸艺术,带来了新的风格。
老师一坐下来,就跟实践队的成员介绍带过来的工具。工具包一打开,里面是各式各样的剪刀。大剪刀用来裁剪,小的用来处理细节。再朴实不过。而对于包中的手术刀,老师这样解释道:“这把好拿,也好用。”这便是艺术的自由与随和。
图为黄朝阳老师的剪纸工具。廖家茹 摄
老师的剪纸技术异常高超,方方正正的红纸被裁剪成不同大小的尺寸,对称折叠后,老师的剪刀就在纸上来回剪裁,黄朝阳的巧手在纸张中游走,一会儿工夫,一幅幅线条流畅、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剪纸便跃然出现。青行实践队的成员们惊叹剪纸技术这时,老师这样表示:“没事,再来一次就好,很简单,这些不用画稿,稿子都在我的心中。你们想剪什么,我都能靠想象来出作品。” 黄朝阳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简要讲述了潮州剪纸的历史、经典花样以及潮州剪纸的传承发展情况和技巧手法,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剪纸文化。
其实剪纸,没有过多的技巧手法,剪一张纸,是小孩子都会的事。而它的进一步创作,更需要的是想象力的无边无界。后来老师在采访中介绍,这种腹稿的剪纸,叫纯色剪纸。这也是他后来在书上学习到的专业名词。他们家族传承下来的都是这种剪纸手法。随心而走,每次出来的作品都不一样。这就是剪纸的魅力,心中有构图,折叠之后怎么剪,摊开之后怎么样,你得有谱。
在和黄朝阳老师的交流指导下,青行实践队的成员了解到,潮州剪纸大多数突出精细,阳线线线相连,阴线线线相断,什么叫阳线,红色部分就是阳线,剪掉的就是阴线。从每一件剪纸作品可以看出,剩下的红色的都是相连的,比如虎字,不能断开,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剪纸,剪纸拿起来是一整张,不是拿起来就散掉了,这也同样表现出咱们潮州人的性格,做事非常精细精巧。
聊起和剪纸的因缘,老师的奶奶算是他最开始的启蒙老师。以前过节,人们都还有很浓重的仪式感。在祭品上需要叠加一张剪纸花。祭拜后,这些“花”便和钱纸一起焚烧献给神明。黄朝阳老师的奶奶因为手艺出众,所以逢年过节,邻居都会跑到老师家里,请奶奶剪“花”。“花”是民间对剪纸的俗称。五果花,鸭花,桃花…….各式各样,奶奶都是信手拈来。奶奶剪纸的时候,还是小孩的黄朝阳老师就在旁边看,看着看着,自己也就喜欢上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的社会对剪纸的需求大不如前,请老师剪纸的人多数为了装饰。对于在剪纸上的收入,他笑说:“我没在剪纸上赚过什么钱。”他最希望的还是剪纸这门手艺可以传承下去。所以他偶尔受邀展示剪纸艺术,也受邀到学校去给学生开课。他也就得以宽慰。没事的时候,就待在他的工作室,搞搞创作。
在亲眼见证了摆放在黄朝阳老师家中的一张张剪纸、整齐排列的一件件作品、老师对上艳丽色彩的亲手绘制、展柜里充满时代色彩的艺术后,青行实践队队员们对这深藏在潮州民间的非遗技艺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更深厚地感叹,这是在亲眼见证人类伟大的创造力和工匠精神过后变得厚重的情感,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连接。
图为青行实践队成员与老师的合照。 廖家茹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45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