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为更好的了解三农问题在乡村中的落实情况,2022年7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小海螺青春志愿服务队前往青岛市崂山港东村进行社会实践调研,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感受乡村建设的巨大变化。
做活土地流转文章,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实践队成员了解到,从前由于乡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港东村不少地方土地空闲抛荒问题严重,农村少了生机,也少了活力。土地流转便成为港东村变化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港东村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实现了极大的增收致富。实践队队员在采访过程中,不少村民提到对于土地流转的看法,他们大都认为土地流转将家家户户的小块地变成大块地,多块地变成了一块地,不仅可以使他们增收,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让荒地变美变亮,相信之后的种植效益会逐年提高。港东村致力于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民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港东村土地茶叶种植面积较大,但面临茶叶销售渠道较窄、农民茶叶销售收入不高等问题。只有极少的农民能够找到新的茶叶销售渠道,因此实践队员提出将“互联网+”引入村中拓宽销售渠道,成立茶叶种植合作社等建议,形成品牌效应,带领村内的村民增收致富,拉动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向村民了解土地流转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涵星 摄
扎实推进乡村房屋建设,绘制乡村宜居新画卷
改善人居环境是三农问题的重要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居住需求也从“居者有其屋” 向“居者优其屋”转变,房屋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更是大众情感的归宿地。国家积极实施农村房屋改造建设举措,大力推进改进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宜居的良好风貌。经实践队成员的调查走访,实践团队发现村子里年轻人有改造房屋意向,相比之下,年龄较大的“空巢老人”对房屋改造意愿不强烈。老年人认为平房住起来更加的方便舒适,一位村民说到高楼房对于他们老年人来说腿脚行动不便,平房不需要爬楼梯,节省力气,也方便干农活。而年轻人普遍认为楼房更加的干净整洁,居住起来舒适温馨。对于如何平衡好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是村委会和实践队在探索实现乡村振兴中的重要问题。从走访的几座房屋中也能看到,每一处细节,都融入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和古人的智慧。建筑绝不仅仅是一个个地标,更是人们情感的归宿。通过与村民的近距离交流,实践队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港东村也在不断探索乡村建设新模式,开启港东村村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新篇章,持续深入新农村,赋能新农村新样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图为实践队员探寻港东村楼房建设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涵星 摄
实现农民补贴举措,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村容村貌改变了,人民富裕了,最令人关注的还是民生健康问题。由于港东村村民大多以老年群体为主,因此医疗保险问题也成为村民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作为农村金融中的关键一环,保险业一直发挥着社会发展“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在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保险不仅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医疗保障问题,还可以通过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抵御产业风险,提供增信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增强了特色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增强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同时实践队成员还了解到,青岛市崂山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定时向农民发放补贴,保证农村村民的收入。村民们也都对政府发放的补贴政策赞不绝口,纷纷感谢农村补贴项目的好政策,将为群众办实事落到了实处。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村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涵星 摄
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实践队积极走到田间地头去,走到百姓中间去,在实践中发挥专业优势,了解乡村需求。为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与港东村村民干部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涵星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46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