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蚌埠市8月5日电(通讯员 胡婧 王佳霖)为了解双墩遗址文化发展情况,探究以教育游戏为载体的大遗址文化传播路径,“安徽财经大学大遗址文化探索团”分别于6月18日和6月19日调研了双墩遗址公园,以及对其文物展出的蚌埠市博物馆,积极讨论了遗址文化的发展前景和机遇,并与工作人员交流以教育游戏为载体形式的现实措施和发展意义。
长夜消逝,晨光破晓。探索团的队员们迎着初夏的朦胧,迎着些许燥热的微风,带着对暑假的憧憬前往了本次实践的目的地,正式开启了本次暑期实践的征程。18日,探索团成员来到了蚌埠市双墩遗址公园,从双墩一号春秋墓一路步行至双墩文化遗址,探索双墩遗址以及“双墩密码”。双墩一号春秋墓已经完成了考古挖掘,现场遗留着挖掘后的圆形墓坑,令人称奇的还有奇异的墓底布局和从未被发现过的五色混合土,它们既见证着春秋时期钟离国的辉煌与文明,也书写着蚌埠地区的历史痕迹。
图为双墩一号春秋墓旁,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阚振轩 摄
继续深入双墩遗址公园,成员们来到了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是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正值古物挖掘工作进行时,在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到,双墩遗址已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蚌器以及动物骨骼,种类繁多,既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也有大批刻画符号和泥塑艺术品,但其中蕴藏着古物并未挖掘完毕。
图为成员与部分游客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阚振轩 摄
在调研过程中,遇到了从外地前来的游客,他们对双墩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说到“双墩遗址揭秘了蚌埠地区的远古记忆,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当被问及传播发展状况时,表示遗址的发展如今得到了一定重视,有很大的空间,应该从创新的角度以更丰富的方式进入大家的视线。
图为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参观蚌埠市博物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阚振轩 摄
19日,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蚌埠市博物馆,进一步了解双墩文化及出土的珍贵文物。在“孕沙成珠•蚌埠古代历史文明”陈列场馆中,我们见到了从双墩遗址公园挖掘而来的大量文物,成员们不断惊叹于古人制作出的精美仪器,其中还包含着600余件刻画符号,大多可在器皿的底部,与象形文字有着些许类似,甚至可能是中国文字的起源之一。在双墩文化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专题陈列场馆,我们终于见到了“镇馆之宝”——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真迹,它首次向世人展示了双墩先民的形象,也体现着七千多年前双墩文化的高度发达。
纵观整个博物馆,常规的展出形式外,还有考古体验馆,猜灯谜游戏和模拟场景等创新形式展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如今博物馆发展也走向改革创新的道路,与教育、科技、传媒、设计等跨界融合非常有意义,在被问及教育游戏时介绍到,在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字游戏的广泛普及下,以游戏为手段、以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游戏确是成为了博物馆吸引公众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此成员们就如何将博物馆与教育游戏相互融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图为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在蚌埠市博物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阚振轩 摄
凭借这两日对蚌埠市大遗址文化的相关实践调查,“安徽财经大学大遗址文化探索团”的成员们从双墩遗址公园和蚌埠市博物馆学习并总结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员们对中华早期文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意识到双墩文化是淮河流域的文化名片,要保护与发扬双墩文化,不仅仅是将文物复原供人们参观,而是需要被大众所知,喜闻乐见,让古老文化真正活起来。
实现中国大遗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文化创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墩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在新媒体的引领下,融合更多新型形式表现出来,逐步发挥优势力与竞争力,形成核心凝聚并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员们凭借自己务实投入的实践态度,为美丽珠城大遗址文化的创新传播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其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46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