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延安揭开安塞腰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李吉平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咚咚吧咚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延安揭开安塞腰鼓神秘的面纱

“百围之木,始于勾荫;万里之途,起于跬步”。在新冠疫情依旧形式严峻的情况下,广大青年学生在时代浪潮中依旧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承担起青年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依旧不忘当时的初心,彼此一撇一捺相互支撑,让大国与小我如海和浪花,紧紧相系;依旧充满能量,让温暖和力量似大江大河般川流不息,不断传递。聚焦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西安理工大学安塞文化交流小队立足专业,结合实际,按照就近原则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展开了以“ 探寻腰鼓文化”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探寻新的机遇和历史启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

一、“咚咚吧咚”小队阵容介绍——我们是谁?

本次咚咚吧咚小分队的带队老师有艺术与设计学院书记朱中华老师、副院长王旭鹏教授、团委书记马欢老师。在本次活动中同行的老师有工业设计系闫雯老师、钦松老师、林文周老师,影像动画系的董海斌、苍慜楠老师,以及咚咚吧咚小分队的成员李吉平、彭嫄珀、许玥、李鸿基、张嘉恒、黄婉莹同学。

(实践小队合影)

二、走进延安揭开安塞腰鼓神秘的面纱——我们要做什么?

主题: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安塞腰鼓的多维度创意设计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被不断重视起来,从全局高度分析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非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也在重大赛事,比如全国十四运中使用较大篇幅来演绎安塞腰鼓的文化,来彰显中国魅力和文化自信。而且安塞腰鼓作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起源传承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不少国外学者来到中国只为一揽安塞腰鼓神秘的面纱,体验这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形式。因此,安塞腰鼓的传承与发扬,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及文化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1)深入实地寻觅,探究红色文脉。

安塞腰鼓,是陕北民间艺术中最独特而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安塞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北部,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后生们在这片黄土高原上用自己的生机与活力借安塞腰鼓统统释放了出来。安塞腰鼓巧妙的糅合了秧歌和武术动作,就像把这蜿蜿蜒蜒的延河和厚实雄壮的黄土高原结合起来了一样,既表现出了这里的人们憨厚老实、开朗乐观的性格又表现出他们悍勇威武的气势。这里的人不仅把安塞腰鼓看成陕北民俗文化的“交流鼓”,更是看做了他们陕北人民的“致富鼓”。腰鼓传承人王永军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安塞区冯家营的王永军先生,作为陕北地区为数不多的手工安塞腰鼓制作人之一,30年来一直坚持用最古老的技艺制作腰鼓,是一位实实在在的腰鼓人。在探访王永军先生时,他给我们讲到:“制作一个手工安塞腰鼓需要用到10多个鼓叶、70余枚炮钉、两块牛皮、两枚鼓环。鼓身的制作需要经过方木、割缝、定型、蒙皮、钉钉等十三道工序,还要加上牛皮制作的多道工序,精细的制作保证腰鼓音质清脆,结实耐用。”腰鼓是安塞陕北地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享誉中外,但能熟练掌握这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匠人却寥寥无几。我们还了解到:近年来,由于文化宣传的不断努力,安塞腰鼓不断为外人所知,他的手工腰鼓销量也好了起来,现在每年制作销售腰鼓2000多个。虽然销量增长了,但还是没有放弃手工制作的传统,反而觉得要对自己的客户负责,不能辜负了客户对安塞腰鼓的期待,就对自己的制鼓标准要求更高了,还让他的儿子也学起了腰鼓制作,希望传统文化能在这里代代传承。安塞腰鼓是真正根植于黄土地的艺术,传承好腰鼓制作工艺,不仅能起到保护传统文化的作用,更能增强民族自信。

(2)聚焦人物采访,探寻红色基因。

安塞区文化馆收纳了很多关于安塞腰鼓的历史文化细节,不仅有专门的文化馆也有一些私人博物馆,致力于腰鼓文化的传承。文化馆副馆长吴馆长给我们介绍了安塞腰鼓的不同的纹样的区别,对于安塞腰鼓的传承以及创新,文创产品,创新性改革等各方面建设性的发展和成就。安塞腰鼓的文化宣传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融合。吴馆长给我们介绍了关于安塞腰鼓走出去的故事。他们非常重视这一板块的发展,不断的在全国各地和国外举行各种展会和文化交流会,传播腰鼓文化。安塞腰鼓引进来是走出去的接连效应。当很多人认识了陕北黄土高原上还有这样一种特别的文化形式时,很多学者、专家还有高校的学生都慕名而来,希望可以揭开安塞腰鼓神秘的面纱。安塞腰鼓的文化宣传部甚至成为了全国大学生的实习交流的基地。安塞区文化馆还专门设置了一个窗口单位,是安塞区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

吴馆长为我们介绍到,文化宣传走进校园也是传承和创新安塞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安塞文化区有五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剪纸、现代民间绘画、腰鼓、民歌还有说书”,都是作为安塞文化区中小学生必学的文化内容,让孩子们从小就培养文化根基,以后走到那里都是安塞文化行走的文化传播名片。吴馆长介绍到,其中一位同学,随着安塞腰鼓文化的传播脚步,走遍了德国、朝鲜、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各个国家。

关于文化传承创新,吴馆长也给我们提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她讲到,平时她们的工作内容也包括这些,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不能丢掉安塞腰鼓的文化元素,文化元素是根本。那如何才能不能丢掉安塞腰鼓的文化元素呢?就要与时俱进,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方式去传播,结合现当代潮流文化,具有趣味性,观赏性和科技的力量等各个方面结合起来。

在探寻过程中,建华民俗博物馆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注脚。

2006年,国家将安塞腰鼓列为国家级非遗文化项目,安塞文化的传承人也在不断努力的在做申报工作,进行非遗项目的保护。非遗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3)实地体验采风,追逐红色风帆。

再多的文字描述也没有直接体验一场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更加直观震撼了,我们亲身体验了一场这样的腰鼓表演。一如刘成章先生所描写的后生,一如其所描写的腰鼓,一如其所描写的磅礴的气势!“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我们都被这盛大的腰鼓表演震撼到了,比文字还要让人颤抖百倍千倍,这旺盛的生命力,这鲜活的力量让人为之一颤。

三、腰鼓文化传承与创新——我们该怎么做?

激扬高亢的腰鼓表演结束了,这火热的腰鼓声数百年来回荡在陕北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溶入陕北人的生产、生活、生命之中,已成为陕北人文化需求、文化生命的一种独特符号。作为新一代青年,也是未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要逐步承担起国家发展的重担。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作为艺术学院的学生,更在信息网络化时代,静下心去思考,思考如何用用新的方式去继承和发扬它,让它更具有它本来的生命力和旺盛力。在此,我们充分发挥我们的专业技能,不仅为安塞腰鼓设计出一个新颖而独特的IP形象,而且通过提取它的纹样特性,为其设计一系列的文创产品,使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中更具优势。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件极其重大和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历史重任,我们深知,现在只是迈了一小步,以后会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想去做,去为国家的文创事业和文化传播事业添砖加瓦。文化传承,我们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47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青春浇灌希望 爱心点亮未来—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支团支教生活纪实

在祖国西部的青山绿水间,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教育为笔,以青春为墨,在西部教育的广袤画卷上描绘着动人的篇章。他们用智慧启迪心灵,用爱心温暖童年,在支教……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志愿宣讲 传递力量 | 兰州交通大学优秀志愿宣讲团成果展示特辑

志愿宣讲,是传递温暖与力量的火炬,是播撒信念的种子。为弘扬红色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校4支志愿宣讲团积极行动,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通……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一起云支教 | 我校2025年寒假云讲堂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在2025年寒假期间,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号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开……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请党放心 支教有我|我校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与交大附中联合开展教学能力培

为落实团中央及全国项目办加强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建设的相关要求,提升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2月28日,兰州交通大学中国青年志愿者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在校团委负……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请党放心 支教有我 | 兰州交通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常态化体能训练纪实(

为深入贯彻团中央关于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建设的指导精神,切实强化我校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西部基层的综合素养,2024年兰州交通大学以“强基赋能”为目标,创新开展为期三个月……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青春扬帆正当时,志愿践悟展新篇——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肩负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重要使命。2025年寒假,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青春归乡践初心,实践筑梦谱新篇—机电学院2025年社会实践

姓名:魏祖豪班级:车辆工程2409班实践地点: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实践感悟:在乡镇农业部门实习,协助整理农业项目资料、统计种植数据,跟随农技人员下田为农户讲解新技术并制作宣传页,并……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交通运输学院2025寒假“返家

姓名:陈宇涵班级:交通工程2402班实践感悟:在这个寒假,我有幸参与了为期一个月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地点是2025年1月16日至2月12日,根据团中央和团省委工作安排,定西市团市委启……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展“绿色循环,‘换’享派对”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3月29日至3月30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长沙汇金天虹购物中心开展为期两天的“绿色循环,‘换’享派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职’点迷津 巾帼护航|闽南科技学院开展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于菲华楼C102开展“‘职’点迷津巾帼护航”女…

青春浇灌希望 爱心点亮未来—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支团支教生活纪实

在祖国西部的青山绿水间,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教育为笔,以青春为墨,在西部教育的广袤画卷上描…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最新发布

一师数统三下乡|落实“双减”,美育聚梦
为进一步助力“双减”,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提高其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7月9日-11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润星泽”教育关爱服务赴岳阳市湘阴县开展了美育课堂…
实习日记(二)假期实践活动心得
由于疫情防控,全校师生在校度过清明节假期。但这三天里学校创新课堂形式,开展了有趣有益的语文、玩转数学大趣味、快乐英语课、温度思政等精彩的实践活动。我和带教老师一起负责“思政课程清明假期作业”。…
探访老党员忆艰苦岁月,学习党的不朽精神 ——“亲身踏圣地 感悟红色魂”实践队队员探访老党
党的发展曲折而伟大,我们能够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少不了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和党的正确领导,其中,老一辈党员们的贡献更是不可磨灭的。因此,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亲身踏圣地,感悟红色魂”实践队队员于202…
岭南师范学院“忆书逐影”实践队:感恩这个夏天的相遇
2022年7月10日至7月24日,我参加了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去线下三下乡支教,去的是雷州的一所小学——雷州市唐家镇赤豆小学。跨越九十公里,两个多小时的路程,终于抵达实践地。14天支教行,也是…
岭南师范学院“忆书逐影”实践队:青春汇演展风采 逐梦远航展未来
为检验14天以来的教学成果及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2022年7月24日早上,“忆书逐影”社会实践队于赤豆小学举办文艺汇演,赤豆小学校长陈培昌、“忆书逐影”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及赤豆小学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本次活…
重师学子三下乡:有回应的爱最是值得
2019年爆发的新冠疫情自爆发以来一直在反弹,疫情防控是刻不容缓。为了增强小朋友们的疫情防控意识,保护好自己,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助童成梁”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为石柱县的小朋友们上了一…
青春三下乡:文化建设促发展
导语:随着经济和时代的不断发展更新,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为深入了解农村的新旧变化,展现农村新的面貌,2022年7月29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禾下乘凉”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何佩…
重温红色记忆,赓续红色精神 ——“亲身踏圣地 感悟红色魂”实践队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2022年8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亲身踏圣地,感悟红色魂”实践队队员制作调查问卷,统计群众对红色革命的了解程度。本次的调查问卷一共有23个小题,问卷主要是调查群众对于红色革命的了解情况,主要是…
岭南师范学院“忆书逐影”实践队:今天吃什么?
“忆书逐影”实践队抵达雷州市唐家镇赤豆小学进行三下乡的实践活动已有好些时日啦!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对我们的日常饮食方面万分好奇呢?虽然实践基地条件有限,不过后勤组的精湛厨艺着实是完全填补了这个不足…
武汉学子三下乡:走进磨鹰风筝,走进非遗文化
为进一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丰富大学生暑期实践生活,6月20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在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风筝坊内学习磨鹰风筝的制作技艺。实践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