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让非遗传承焕生,让非遗技艺出彩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非遗探查小队

让非遗传承焕生,让非遗技艺出彩

——走进威海“网络空间”非遗工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提升青年大学生的使命责任感,传承非遗文化筑梦新征程,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小队于2022年7月23日前往威海市“阅海空间”非遗工坊,拜访该工坊创始人王海湾先生,深入了解威海市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现状.

走进王海湾先生的“阅海空间”非遗工坊,映入眼帘的是两侧展陈的威海市非遗展品,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镶工艺品,其以银琢龙凤,盘踞于瓷器之上;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昌花饽饽工艺品,以彩面塑寿桃,传达福寿双全之意;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船模工艺品,以木造骨,架起海船之形……队员们“沉浸式”欣赏的同时,不禁感叹威海这座海滨小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和文化底蕴的深厚。继续向里走,是该工坊的体验区,也是与其他工坊的不同之处所在。顾客可以在此体验陶器制作,工坊以此创收,维持自身运营,同时展览非遗工艺品,将工艺品进行转化,作为“伴手礼”售卖,带动非遗产品销售。顾客在体验手工制作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的同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情感,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

让非遗“活起来

根据王海湾先生的耐心讲解,队员们了解到“阅海空间”非遗工坊“展陈+体验”的模式大有考究。王海湾先生介绍到,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陷入困境。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政府以及政策的支持得以传承并被大众接受和发扬光大,但王海湾先生认为,非遗的传承不应只依靠外力的推动,非遗自身应有强大的内在动力以实现“自我循环”。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有一定程度的商品化,创造出经济价值,反过来再带动非遗自身的创新与进步,形成良性循环。而如何将非遗商品化成为了难题。王海湾先生指出,非遗产品若工厂化生产,则失去了“手艺”本身的“味道”;同时,手工生产大量非遗产品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提高制作成本,使商品化变得困难。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品化与自循环使其传承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阅海空间”非遗工坊“展陈+体验”的模式是王海湾先生面对当今非遗产业现状的解决方案。展陈区摆放现成的非遗手工艺品,供顾客欣赏以及购买;体验区可以为热爱手工体验的顾客提供场地、工具以及专业指导。体验区可为工坊的持续运营提供经济来源,展陈区精美的非遗手工艺品可满足顾客的更高层次追求。这样的经营模式使得“阅海空间”非遗工坊形成了自身的良性循环,也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模板。

让非遗“火起来”

“阅海空间”非遗工坊创始人王海湾先生以及店员们向非遗探查小队队员介绍到,非遗难以传承的一大原因是传承人不足,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离不开有眼界、有能力的新一代手艺人。如今掌握非遗技艺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以至于不少技艺面临失传。王海湾先生指出,非遗手艺人的子女大多不从事与非遗有关的职业,子女们大多有更好的出路,因此无法将非遗技艺传承下去,由此可知,非遗技艺少了“父子相承”这样一大传承方式。如何将非遗传下去,是如今的非遗传承人面临的挑战。要想让非遗传下去,就要让更多的人理解、接受并热爱非遗,即让非遗“火起来”。

随后队员们与王海湾先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队员认为应唤醒政府、市场、学者及非遗主体的保护意识与传承积极性,在保护非遗资源的同时加强与技术手段以及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非遗的创新可持续发展。队员们认为,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博弈中,科技的角色至关重要,是传统文化回归的驱动者、民族文化复兴的源动力,因此应让非遗艺术与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相遇,与现代教育、娱乐、消费模式合拍。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应与时俱进,乘着“大数据时代”的东风,积极利用科技与互联网的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与发扬,让更多的人真正走进非遗,唤起更多人保护非遗文化的热忱与信心。同时,非遗产品也应适应当今市场,可以运用“直播带货”、“网络店铺”等方式对产品进行商品化并带来收入,以此推动自身的发展与创新,实现良性循环,让非遗“火起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期待着更多非遗可以将精神内核嵌入当代各类新兴载体之中,生成新的发展态势;能够为“国风”、“国潮”持续供给养分,深化非遗的内涵与潜力。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队员们相信,即使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但只要非遗能守正创新,与当下的需求相结合,非遗传承的未来必将是光明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50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三下乡谱写化乌民族情

7月10日,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成团26人以“铸民族共同体,促锦绣中华梦”为主题前往黔西化屋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旨在深化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朱丹丹 贵州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三下乡谱写化乌民族情

7月10日,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成团26人以“铸民族共同体,促锦绣中华梦”为主题前往黔西化屋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旨在深…

“三下乡”:践行新思想,共筑乡村梦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带着满腔热血和一颗赤子之心,踏上了“三下乡”的征程。我们的目的地是广大农村地区,那里有着…

与乡村孩子共筑梦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这个辉煌的时代,我们有幸投身于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的伟大事业。今日,我们肩负着一份特殊的使命,踏入这片充满希望与梦想…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2024年西部计划志愿者中秋慰问活动

为切实表达学院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关心关爱,传媒技术学院面向目前在岗的13位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了中秋慰问活动,邮寄月饼礼…

最新发布

深入机关,认识黄河
深入机关,认识黄河中国青年网聊城市7月11日电(通讯员李超)7月11日下午十五时时,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践专项,青岛科技大学赴黄河沿岸“同饮黄河水,共护母亲河”发展成就观察团到达聊…
观艾山风景,探华夏文明
观艾山风景,探华夏文明中国青年网聊城市7月11日电(通讯员李超)7月11日上午十时,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践专项,青岛科技大学赴黄河沿岸“同饮黄河水,共护母亲河”发展成就观察团到达聊…
五莲“割花”:千针万线承载的民间技艺
五莲“割花”:千针万线承载的民间技艺几百年的岁月洗礼,几百年的情感积淀,几百年智慧的凝聚,一道割舍不了的割花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永驻心间。——题记五莲割花,历史悠久,底蕴丰富,但其发展…
走近百里黄河,感受黄河魅力
走近百里黄河,感受黄河魅力中国青年网济南市7月14日电(通讯员李超)7月14日15时,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践专项,青岛科技大学赴黄河沿岸“同饮黄河水,共护母亲河”发展成就观察团到达济…
追寻红色记忆,你我并肩同行
重温历史,缅怀先烈重温历史,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记得历史的艰难时刻,让我们明白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也能让我们铭记历史的辉煌时刻,让我们更加自信与自豪。为了寻找革命的足迹,我来到了我们当地著名的金…
探寻红色记忆,勇担时代大任
探寻红色记忆,勇担时代大任为响应学院号召,本次社会实践小组成员来到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探寻在这里的红色记忆。纪念馆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央决策,洛办建立”。“七七事变”发…
走进红色历史,看岁月峥嵘
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为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响应学院号召,2022年8月1日,我前往郑州二七纪念馆开展“重温党史缅怀革命先烈、不忘初心传承红色精神”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重温…
三下乡|“飞鸟”暑期社会实践团—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助力正当时
经过7月24日的实地调查,郑州财经学院商学院“飞鸟”暑期社会实践团——“平顶山市宝丰县实践小分队”为了更深入了解在党的领导下乡村的振兴。7月25日,再次来到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段寨村进行一次实地…
追念英祖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追念先祖英烈,传承红色基因这里,是一片苦难的土地;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屈辱;这里,是一片斗争的土地;诉说着民族不屈的抗争;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写满革命精神的传承和红色基因的延续,这里就是位于我…
缅怀峥嵘岁月,铭记历史担当
缅怀峥嵘岁月,铭记使命担当寻找红色足迹,就是重温我党光荣历史,重走胜利之路,感受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征程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足迹深深铭刻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