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9日,广州新华学院知“稻”社会实践队成员前往广东省丝苗香米科技创新中心实验基地对全国知名种粮大户、全国劳动模范罗新辉进行采访。通过倾听种粮人的心声,讲述他的耕耘故事,透过他的足迹,见证当代职业农民的转变,学习弘扬劳模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走进当代“种粮人”
“做农业没有退路!”种粮二十多年的罗新辉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样一位“非凡的农民”,在大坪镇里人尽皆知。他目光长远,艰苦创业,在从事过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销售工作后,逐渐积累了农资、农机的相关知识。敢于“吃螃蟹”的他,花了3.6万元买下了当时镇里的第一台收割机,开始机械化种植水稻,实现了从农资商人向种粮标兵的转变,走上了机械化发展道路,推进农业农村产业向现代化发展,带动了贫困户奔小康。
图为采访现场(左二为罗新辉)
走进“润丰合作社”
作为一名职业农民,罗新辉深知如果想光靠独立运作的耕种方式而闯出一片土地,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只有通过团队协作、科技支撑、机械运作才能追求质量和效率的同步提升。所以在2011年,罗新辉联合5位种粮户成立了一家集种植、烘干、加工、冷藏为一体的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模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兴宁市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润丰合作社”)。
润丰合作社以粮食种植为主业打造区域丝苗米品牌,引进先进稻米加工硬件设备,实现了粮食系统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致力于带动更多农户致富,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典型样板”。
图为工作人员对初筛丝苗米稻谷进行打包储藏
不忘初心“新农人”
“作为一名农民,我认为我自己就像一颗种子,在土地的缝隙里生根发芽,成就了我的今天。”罗新辉在接受实践队成员采访时这样说道。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罗新辉深知农户的艰辛不易,但是在罗新辉二十多年的种粮道路上,他一直把农业当成一份伟大的事业,而不是当成一份艰苦的工作。他出生于一个四世同堂家庭,受时代环境及客观地理条件限制,父辈及祖上都以农业为生,家境贫寒,所以他从小就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即使扎根土地,依然不忘通过努力汲取知识改变自身命运。
但与大部分青年不同,罗新辉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农业知识,并不是为了走出农村,而是深深扎根于此,以自己的努力将这片贫寒的土地变为筑梦的起点,坚定自己发展农业的初心。汗水灌溉的不仅是地里稻浪,还让罗新辉的农业发展成果愈加枝繁叶茂。时至今日,在他人眼里罗新辉已然是一代成功的种粮人,但罗新辉一直秉持着自己的信念,他知道他的“新农人”之路还在持续,所处的时代环境一直在改变,不变的是他在职业岗位上的坚定决心,他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过上更好生活的理想将一直延续。
图为机械化收割现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罗新辉曾说,“我要把‘米’这件事情做好,走好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路子,继续擦亮丝苗米品牌,带领更多农户增收致富,让广大群众吃上‘放心米’,也为乡村振兴贡献绵薄之力。”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他一直积极引导农户参与丝苗米种植,在育秧、防虫、施肥、收割等给予技术支持,并对农户稻米进行保价收购。目前,他的合作社已发展了上千户农户,帮助了12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一直是罗新辉的心愿,他也确实是一直在这条路上往前走的。勤劳朴素、学无止境、刻苦钻研,这些形容词在罗新辉先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罗新辉历经种种困难和挑战,不但自已走上了科学种植水稻增收致富道路,还带动一大批农民共同致富。用他心中那一团发展农业的热情,点燃了势可燎原的乡村振兴之路。
图为实践队员与罗新辉(后排左五)、罗新平(后排左六)大合照
和平的盛世给予了人民机遇。在这个科学发展、教育普及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我,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但作为一名种粮人,罗新辉表示,他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够通过不断探索和学习,在学有所成后回归乡村,将自己的才干运用于农业发展,致力于乡村振兴,在最熟悉的土地,创造万丛金黄。
供稿| 知“稻”社会实践队成员
文|谢倍汾肖建锐
图|陈坤陈锦峰舒俞淞
审校|刘佳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56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