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称“荆蛮”。秦代被纳入中央领土管辖,汉代设县,距今已有2224年的历史。宋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宋理宗赵昀赐名镇远州,为镇远之名的开始。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史书云: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因地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据之非常重要,故名。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是镇远历史上最发展、最独特、最具有特别意义的时段。在这半个多世纪中,除红军长征外包括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让镇远从一个千年古镇,一跃而为西南军事、经济之枢纽,抗战后援之战略名城。这段历史云谲波诡,掀天揭地,时至今日,多少英雄事都随历史的云烟散去,遗留下来的只是英雄们生前的物件,安静地讲述着那些战火中的往事。
为了传承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黔贵森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蔡征至前往镇远的革命史馆进行考察调研。该馆第一次系统地、较全面地记录展示了近代五十多年镇远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尤其是1934年9月至1936年初,我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三只红军队伍三进三出,转战镇远城乡,播撒革命火种的光辉历程。在经过湘江血战后,我军一路生死急行进入黔东,彼时镇远是苗疆首府,商家林立,民殷城富,是补充后勤补给的好地方,因此成为我军的首要夺取目标。
攻克镇远,军事上削弱了敌军战斗力,政治上令长途奔战的红军战士为之振奋鼓舞,真可算得上是“红军过后尽开颜”。有学者认为,如果说遵义是从政治路线上挽救了红军,那么镇远就是在物资上挽救了红军。在长达十八个月的时间内,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三只革命队伍推行土地革命方针,播撒革命火种,足迹踏遍镇远城乡山山水水。
镇远革命史馆,位于府城仁寿巷秦晋会馆后院,既是罗炳辉将军长征时居所,也是中共镇远地下党支部成立点。在秦天真的回忆中写道“镇远党支部影响很大,活动范围广,客观上起一个中心县委的作用”,其统一领导周边十多个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为推动贵州的抗日救亡活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黔东的革命和最后贵州解放播下了种子。在救亡图存的号召下,各族民众同仇敌忾,商贾出钱,民众出力。当时的㵲阳河是连接云贵的中国八大水路之一,上上下下的抗战物资,需在此转运,水道上一派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繁忙景象。与此同时,镇远的和平村是抗战时期我军对日俘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最好佐证,在此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堪称世界上最人道的战俘营。
镇远古城于1986年入选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其不仅有闻名遐迩的自然风光,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令人陶醉的民族风情。如今,推进乡村振兴已经是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要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人、凝聚人。这就要求我们深挖前辈的革命精神,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将扶贫对象进一步细分,包括脱贫户、低保户(低保和农低保)、特困难户,有残疾情况的困难户,并且登记,实现点对点帮扶,精准扶贫,提供护林员,保籍员,管税员的岗位来促进特困难户的就业。坚持“扶贫先扶智”的方针,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振兴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发展景美人美乡风文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改善基本公共设施和自然环境,新旧小区迭代升级,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重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和精神文化生活,加大资源投入,让他们健康成长。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探寻文化内核,走好我们这一代人“乡村振兴”的长征路,对于充分发挥地区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格外重要,要确保用好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滋养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促进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保持历史耐心,久久为功,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建设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57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