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基石,粮食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为调查当地乡村农户家庭基本情况与农户土地利用现状,将保护耕地、建设家乡的美好心愿落实于行动,曲阜师范大学“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东营小组成员于2022年7月5日在东营市垦利区胜坨镇苏刘村展开实践活动。
上午九点,实践队员到达了东营市的苏刘村。虽然天气阴沉沉的,但却阻挡不了我们进行实践的热情,一下车映入眼帘的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看着黄河岸边的土地,我想象到了老百姓的艰辛。在黄河大堤上我看到的了一座苏刘村的村碑,泛黄的碑身见证了苏刘村的发展历程,我在村碑下驻足凝视,一股历史的厚重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接着我顺着公路的方向往前走,我来到了村子里面,村子公路的两侧有着山楂等果树,人们可以随便采摘,而在果树的两侧是老百姓锻炼的仪器,老百姓在闲暇无聊时可以锻炼身体。
大约在上午九点半左右,我便开始了一天的调研。通过分析此次调研的苏刘村,我发现,这个位于黄河岸边的小村子耕地主要用于种植莲藕、养殖鱼虾、养殖牲畜、种树等。通过走访不同农户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收入提高的喜悦。接着我来到了村子的南边,这里是许多莲藕池,再向南是一片林地,几个孩子们在莲藕池边上采摘荷叶和荷花。我在离开莲藕池后又去到了农户的林地去,站在大树的底下,对比几年前的棉花、大豆、玉米等,我们不仅感慨我们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型变化。同时,听着树叶被风吹的沙沙的声音也在提醒我们什么叫做“中国变化”。
“民以食为天”,在调研完成之后,作为一名地理专业的学生,分析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劣势是必不可少的,于是我向村民询问道:“村子在生产结构转变过程中有哪些自身优势呢?”在村民的介绍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我认为苏刘村的发展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苏刘村地处黄河岸边、山东半岛西北部,气候温和,水源充足是难得的水产基地,这是所谓“地利”;苏刘村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赶上了国家政策带来的红利,这可谓“天时”;而苏刘村的村民艰苦奋斗,政府对苏刘村进行援助,这便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苏刘村这般强大的优势,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与推动力。
但是我也通过调研发现了生产结构转变带来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耕地是粮食的命根子。如果耕地减少,粮食播种面积自然跟着减少。短期看,少种点粮也酿不出多大危机波动,用农地搞点建设也衍生不出多大风险隐患。可若从长远看,这儿被挤占一块盖房,那儿被征用一块开发,久而久之,吃饱肚子可能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通过此次实践,让我对苏刘村的耕地的利用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让我明白了农村生产结构的转变,农民收入的提高,都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农民接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当学习耕地转化中所体现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新时代青年要用接续奋斗传承伟大精神,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60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