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深入了解当代农村的特色产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青木计划”——乡村振兴新“薯”光产业调研团队以河南特色红薯产业为着力点,奔赴开封市尉氏县许家村、许昌市襄城县岗孙村、南阳市唐河县王庄村、洛阳市汝阳县红里村等红薯产业较为成熟的地区开展红薯产业相关调研活动。该实践团队由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优秀研究生与本科生组成,团队前期已掌握红薯叶茶渥堆发酵制茶技术,依托于学院的“青木计划”、立足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学科特色,结合现有成果开展红薯全产业链的调研活动,现已成功入选2022年“走进千村观察,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三下乡”省级重点团队。
7月16日,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青木计划”——乡村振兴新“薯”光产业调研团队成员走进许昌市襄城县双庙乡岗孙村。襄城县具有土壤深厚、疏密适度、磷钾含量丰富且低氯的特点,十分适宜红薯生长,因此,当地红薯产业引进烟薯25、普薯32号等红薯新品种。团队成员结合当地红薯种植产业现状以及当下社会市场红薯行情等相关问题与群月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郜先生及村民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参观了以“烟薯25”为主要种植物的红薯基地,深入学习了当地红薯种植、管理、贮藏以及收割等步骤,同时梳理出了当地红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痛点所在,为调研结束后生成调研报告做出铺垫。
7月17日,“青木计划”——乡村振兴新“薯”光产业调研团队成员走进开封市尉氏县大营镇许家村。大营镇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团队成员对村庄各户进行走访,向当地居民进行红薯种植及附属加工方面的咨询学习,还在村民的帮助下对许家村红薯种植地进行实地考察。成员们了解到了农户在红薯种植过程中的难点与困难,学习到了当地为推动乡村振兴而创设的以点带面、“合作社+基地+能人大户+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及村民对红薯后续深加工的展望,了解到除红薯粉、红薯干外其他更多流行的红薯附属产品,为后续进一步促进团队技术转化落地提供信息支撑。
7月21日,“青木计划”——乡村振兴新“薯”光产业调研团队成员走进洛阳市汝阳县刘店镇红里村。团队成员带着调研问卷和食品安全宣传手册走进村民家中,在进行红薯产业调研的同时为村民们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随后,团队成员与村第一书记方传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沟通。通过座谈会,团队了解到红里村在河南科技大学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依靠当地富含钾的红土地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因地制宜发展了脱毒红薯,最终打造出了品牌、拓宽了销路,实现了群众脱贫增收。座谈会后,成员们跟随方书记来到红薯种植基地,学习红薯种植相关知识。此次红里之行,团队成员深入学习了解到红里村红薯的种植规模、经济效益、品牌建设等情况,并认真分析总结出当地红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推动河南省红薯全产业链发展提出建议。
7月24日,“青木计划”——乡村振兴新“薯”光产业调研团队成员走进南阳市唐河县王庄村。2015年,国务院将唐河县发展纳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国家战略,当地村民也积极通过“互联网+电商”、成立合作社等方式挑上了“金扁担”,过上了好日子。团队成员根据当地红薯的销售模式、种植条件、经济效益等情况向村民进行走访调研,并跟随王庄村干部对当地的红薯种植基地以及正在建设的红薯产业园科创中心工程开展学习调研,学习到王庄村民在当下社会线上+线下的红薯外销模式,了解到通过互联网拓宽红薯销售渠道的多种方式,并及时记录村民对种植环境的困扰,为丰富河南省红薯外销渠道提供了经验建议。
今年暑假,“青木计划”—一乡村振兴新“薯”光产业调研团队深入基层,立足食品学院学科特色,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的殷殷期盼,在调研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深刻领悟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在观察实践中践行恪守初心、坚定矢志不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同时,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专业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感悟党的初心使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60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