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结籽心连心南财学子返家乡助力民族融合
“你家我家咱国家,一个大家力量大,五十六个民族在一起,富强咱的大中华!”这首歌曲《中华民族一家亲》耳熟能详,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间的情谊也顺着社会的发展在时代洪流中凝聚。江苏省泰州市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2022年6月23日至7月23日,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的泰州籍同学们组成“石榴花志愿小队”调研小队对长居泰州的住户发放线上调查问卷,同时走访了一些长居泰州的少数民族同胞,从衣、食、住三方面就泰州目前的民族文化交融与传承情况展开调研。
交融:撒拉族美食成传播民族文化窗口
“民以食为天”,特色食品在民族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各民族物质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7月17日下午,志愿者们来到泰州市泰兴的一家兰州拉面馆进行探店采访。
据悉,老板及其家人均来自撒拉族。聊到餐馆中的特色菜品时,老板特地下厨做出一碗招牌牛肉拉面。红艳艳的汤汁,软烂的牛肉和筋道的面条让团队成员赞不绝口。“因为民族习惯,我们食用牛羊肉为主,菜品也好辛辣重口。来到泰兴时,发现当地人口味偏清淡,曾经一度不适应。经营兰州拉面馆的初心不仅是为了谋生,也是希望通过这家餐馆来传播展示一些撒拉族的特色饮食习惯和文化。”采访期间老板流利的普通话吸引了队员的注意,他坦言撒拉族目前也以汉语为主,在向队员展示撒拉族方言时也遗憾的表示,目前撒拉族方言仅被少部分人熟知和使用。
提及当前少数民族汉化的趋势时,老板表示汉化是大势所趋:“这些年,我们生活在泰州的少数民族人汉化的进程是必然的,我们也在适应。但同时我们也是格外珍惜本民族的一些文化,比方说我和家人会庆祝我们民族的古尔邦,平时我也很想念家乡的冬虫夏草和麦仁粥。”他也殷切的希望在促进文化交融的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可以通过经营餐馆的方式来传播民族特色美食文化,开展民族特色风情展。
传承:少数民族服饰是“一部写在身上的历史”
苗族姑娘小陈(化名)自2020年7月从家乡来到泰州,现就职于泰州市泰兴市康宁复医院。在采访的过程中,她向志愿者们展示了一张去年在家乡拍摄的身着苗族特色服饰的写真。“这套服饰中的银饰是苗族日常穿戴、特别是过节时必不可少的饰品,也是工匠千锤百炼、代代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诚然,民族服饰是民族独特文化的结晶,是“一部写在身上的历史”。“其实苗银并不是纯银,它是苗族特有一种银金属,但是戴在头上的时候还是能感觉到它的分量。”
小陈平时还喜欢拍摄视频发发朋友圈和抖音,与周围的好友分享自己的生活所感,“我们过元宵节的时候会举行一种舞龙表演,在参与舞龙的人员和参观舞龙表演的人脸上画花脸,节日氛围非常的浓烈。”她一边描述一边向团队成员展示了朋友圈里的视频,视频里的她身着苗族服饰,脸上画着可爱的花脸,与家人们一起欢度元宵节,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谈到在泰州几年来的生活,她已经逐渐适应了汉族的生活习惯和穿着服饰,并且感觉到在如今汉化的大形势下,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小陈却坚定地说到:“希望通过我的一些网络分享能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出一份力,让看到视频的人们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基本的了解。”
眷恋:民族建筑承载着对家乡的思念
“现在我们家那边大多数人住的房子跟泰州这边差不多了,基本是汉族民居,但我小时候跟着奶奶住过吊脚楼,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怀念那段时光的,吊脚楼里面冬暖夏凉,住起来很舒服。”根据侗族小伙小王的描述,团队成员了解到由于侗族大都住在靠山面水的地方,因此造房时往往利用山坡倾斜度较大或者濒临水、沟的一侧,使屋的前半部分临空悬出,从而盖起古色古香的吊脚楼来。这种民族特色建筑与汉族民居相比更加朴实轻灵。“现在有很多的吊脚楼因为过于陈旧而面临着被拆掉和遗弃的困境,我还是真诚的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们对吊脚楼这样的民族特色建筑重视起来,保护起来。”
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书写创造的,我国民族众多,文化灿烂,这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江苏省泰州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生活在泰州的各族儿女应当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让各民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持续推动泰州和全国各民族优秀民族文化在交融传承中枝繁叶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60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