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北学子三下乡:志愿服务暖人心,服务实践正当行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作者:花媚衣

本网讯 (通讯员 李佳璇)6月21日至6月26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红船行志愿服务队前往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为深入了解赤壁志愿服务精神,感悟赤壁精神文明建设,红船行志愿服务队与当地志愿者协会沟通,在老志愿者的带领帮助下,切身参与到赤壁市“弯腰一秒”“爱心粥屋”“禁毒宣传”“文明公交”等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去,在亲身实践中探求志愿服务真谛。

赤壁市人人都是热心肠,无论是带领我们参与志愿服务队的王阿姨,偶遇的出租车小哥,又或是酒店楼下的早餐店老板,他们都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看我们是外地人,主动和我们聊天,向我们介绍赤壁市文化,推荐赤壁小吃和景点,从他们的口中就让我感受到一个和网页上搜索出来的文字资料完全不一样的赤壁,这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赤壁。他们充分展现了“主人”风范,以真心换真心,让我对这个新城市充满了好印象。

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很多感悟和思考。虽然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很辛苦,我们需要起的很早到达指定岗位,在烈日之下为在城区街道做服务,又或是帮助腿脚不方便的老人送粥或提拿重物,但这一系列过程中,我真的说获了许多爱意、帮助和成长。原来在我志愿服务的同时,也有人帮助指导着我,这双向奔赴的爱让我的心始终都是暖暖的。

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是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志愿者”的身份,角色转变给我带来的最大感觉就是“我主动去服务是我的职责所在,这是我应该做的”。但是,当我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时,这些事情,难道我就需要思考利益得失之后再考虑去做还是不做吗?又或是,我简单地认为,这些事儿会有志愿者去做的,这不属于我的工作范围?现在想想,这些想法是不对的,有时候一些事情就是我们的举手之劳,看到了帮一下,就会收到别人的感激,自己也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这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只会鼓励人们更加主动去做,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做。志愿者是一个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主动去做“无形的志愿者”,种下“志愿服务精神”的种子,实现人人互助,大众互助,这将会是一个多么和谐的社会啊。

有人说志愿服务是一个用爱发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是付出的状态,我们出钱又出力,甚至可能卖力不讨好,这样的活动有什么参与的必要?但我认为,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是很高的精神追求,这个过程就是不计较得失,我们能做的其实也有限,但我们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带给那些需要的人群们,点滴帮助也可汇成爱的海洋。小小的善举,就可以给予一个孩子,一个家庭很多很多温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会收获爱和成长,温暖他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这也是一个双向救赎的过程。

在赤壁市注册登记了有8万志愿者,全中国一共有14亿人口,如果人人都具有赤壁志愿服务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还会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我们要积极学习贯彻赤壁志愿服务精神,将志愿服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人都是志愿者,每一个人都可以为国家公益事业做出很多。这也许也是“志愿服务暖人心,志愿服务正当行”的真谛所在吧。我一定好好将服务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去,争做志愿服务先行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61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余杭非遗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内核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滚灯文化不断传承 感受非遗人文艺术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重拾非遗璀璨文化 余杭滚灯生生不息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对余杭区的非遗文化进行实地考察,重……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非遗文化 地域特色滚灯

为了响应国家、学校的积极号召,为了寻访传统文化继承者,以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挖掘探讨传统文化的历史成就,以及在当代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向社会倡导保护传统……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理学子实践在路上,探寻非遗文化之根

文化和艺术气息洋溢在余杭区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有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展现。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理工……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非遗文化 传承人文精神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文化积淀厚腆,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璀璨非遗文化……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理学子探寻非遗文化,传承人文精神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余杭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宝贵文物代代相传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红岩青梦”实践队赴困牛山:追寻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2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红岩青梦”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这片红色热土,开展“困牛…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

 延续十九载,湖南农大机电学院打造科技人文融合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送暖

3月30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冒雨走进长沙市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舞蹈表演、机器人演示、手工…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

辨明前路,引航梦想 ——人文学院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

为帮助人文学子把握公考方向,了解相关政策,3月27日,人文学院于院办202教室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王海霞老师…

最新发布

湖北学子三下乡:把爱继续,传递和发扬好志愿服务精神
本网讯(通讯员李佳璇)6月26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船行志愿服务队前往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开展暑期调研活动。今日是红船行志愿服务队调研活动的第6天,红船行志愿服务队与赤壁义工志愿服务队…
麻雀居于林
一片林子,看不到边际。有几只鸟儿在林间玩耍,一会儿蹦跳在枝干上,一会儿藏匿于树叶间,一会儿又落到地上,东叨叨,西啄啄。偶尔间,你飞来,我扑去,彼此相互戏谑着,宛若故意搅扰着林子这位老人的清幽。…
亲身调研探实况,互助养老显温情
在完成细化任务分工、设计访谈提纲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我和团队成员们来到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洪凝街道的红泥崖村,开始了实地走访调研工作。进入红泥崖村,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名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
晖映齐都支教队第十天纪实
2022年8月5日早晨,踏着晨光,我们做完核酸后如往常九天一样走进教室,今天是我们在淄博市中心医院2022年暑托班西院班任教的最后一天。早读时间到了,徐凡雍老师带孩子们复习了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也许…
同舟共济,互助养老
“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见之。”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实践活动中,我加入了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同舟共济”实践队,与其他实践队员一起前往日照市五莲县红泥崖村,探寻并调研一…
支教日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带着许多不舍,印象里最期待又最不被期待的日子悄悄到来了。期待的是结营晚会上小朋友的精彩表现和晚会的圆满完成,不愿面对的是离别与再难相见的惋惜。想来与孩子们相处的十天中,感受颇多。有时是被他们的…
湖北学子三下乡:原来志愿服务就在你我身边
本网讯(通讯员李佳璇)6月22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船行志愿服务队前往湖北省赤壁市开展“志愿服务调研活动”。我与赤壁市益家人志愿服务队队长提前做好了沟通,约定在6:00前往“爱心粥铺”参…
老人妇女双解困,助一帮一共发展
工作在幸福院的妇女的告诉我们“他们(村干部)说这个岗位需要一个有爱心的人,在一个说(这个岗位)离家近,我就来了。”以往,这些妇女都会离开村庄,去到县城或者城市谋生,只有过年或者重大节假日才会回…
红歌声声颂华韵,唱响青春向党心 ——青烨队开展红歌传唱课堂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8月7日讯】(通讯员:黄佳怡)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声声国家,唱响莘莘学子的家国情怀;以手绘声,擎画多彩中国的青春画卷。8月5日上午9时,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青烨队在派潭镇大…
村民同舟共济,养老互助和谐
按照实践队确定的规划,我首先与我的同伴展开了对村民的调研。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们逐渐被他们的热情和觉悟所打动。村民们大都积极支持这种互助养老模式,认为它确确实实解决了实际的问题。村民们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