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李昕澎、罗雅轩和我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798艺术区,进行京溪渡泉社会实践调研团的第一次实地考察活动。
北京798艺术区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原为1951年建立的“国营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厂房是由德国设计建造的,因此具有明显的“包豪斯”设计风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配合市政府“中关村电子科技园”的建设规划,“718联合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迁走部分产业,将原厂址内空闲下来的旧厂房低价对外短期出租。到了90年代末,开始有艺术家租用这些闲置的大厂房进行艺术创作,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集聚于此,逐渐自发形成了小有规模的艺术街区。
踏入798的大门,我们首先观察到的便是这里随处可见的工业遗迹,随着艺术区对旧厂房的创造性改造,它们已然与环境融为一体,为现代化建筑增添独特的审美效果。
798作为一个艺术创作、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其运营模块主要分为画廊、设计公司与工作室、个性化创意店铺与文化艺术节三部分。作为北京市画廊最为集中的艺术园区,画廊维系着艺术家与艺术区之间的联系,画廊通过帮助艺术家制作宣传材料、举办个人展览、邀请有影响力的艺术评论家点评等方式对画家进行培养和扶持,而签约的艺术家根据画廊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相应数量和质量的作品,供画廊进行独家销售并收取提成。艺术品向来被称为“奢侈品中的奢侈品”,购买这些作品的人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投资眼光。因此目前798艺术区的画廊经营状态并不是很理想,很多画廊特别是中小型的画廊为了生存,便会使用一些商业手段牟利,导致画廊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如策办网红展、打造网红打卡地以赚取流量,或举办小型商业活动,近期木木美术馆的“艺术摆烂节”便是实例。
除了拥有各自艺术空间的独立画廊,798艺术区还会不定期举行官方承办的临时画廊活动,如每年举办的“画廊周北京”便在798有着一栋艺访单元,这里致力于为国内外的特色画廊提供展览和推广机会,向新的观众群体展示独特的艺术视野,并以它的国际性在画廊和机构之间建立跨文化的对话。每一个参加该单元的画廊和机构在特定的展览空间内呈现其代理艺术家的具有鲜明策展理念的作品,从而在参展过程中大力提升艺术家与画廊的知名度,得到潜在藏家、学者、批评家、策展人以及美术馆的广泛关注,同时拓展其观众群体。
经过一天的走访与调研,我们归纳出的798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运营的要素有:
1、
通过文化艺术节展示艺术区的艺术品,增加艺术区知名度,提高影响力。文化艺术节往往兼具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同时因鲜明的主题,更有利于找到合适的宣传路径并扩大宣传范围,吸引更多人关注艺术、走进艺术。
2、
与商业融合的运营模式,商业机构的入驻为艺术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同时也促进了艺术区内商业的繁荣发展,为园区整体吸引客流量与经济效益,带动艺术区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798的艺术“平民化”。
3、
政府的支持与社会机构的资助。798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政府的支持,而在疫情之下能够顺利恢复运营,政府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63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