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8月5日讯】“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为了更好地践行石榴籽精神,华水学子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的吐鲁番,结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水利办学特色,从2022年7月12日至7月25日对著名水利工程坎儿井进行实地考察。
7月12日上午,在当地水科所所长艾尔肯的带领下,实践小组成员实地考察了吐鲁番亚尔镇目前仍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坎儿井。队员们采访了当地的维族村民,认识到目前坎儿在当地各族人民生产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白天用于洗衣、灌溉等;夜间,由于自来水普及时常相较于坎儿井而言较短,当地部分老年村民更习惯将坎儿井水作为饮用水源。据艾尔肯所言,坎儿井作为民族团结精神的重要见证,国家对坎儿井的文物保护进行了7次上千万的投资。
6月19日,团队成员在坎儿井乐园参观学习。据艾尔肯所长介绍,坎儿井乐园是一个公益乐园,其盈利几乎全部投入坎儿井的保护之中。坎儿井乐园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同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为水情教育的普及做出重大贡献。疫情前,坎儿井乐园每年为吐鲁番坎儿井保护贡献的资金达200万元。
7月25日上午,团队成员参观了“林公井”、“邓公井”。根据当地维族村民的介绍在林则徐兴办水利之前,坎儿井只限于吐鲁番,在他的推广下吐鲁番、鄯善、托克逊新挖坎儿井300多道。各族人民为了纪念林则徐也称之为“林公渠”、“林公井”。1981年8月20日,邓小平同志亲自到吐鲁番视察,并提出要兴修水利,造福各族群众,他视察过的坎儿井也被称为“邓公井”。“林公井”和“邓公井”都是新疆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之基的体现。
坎儿井是我国少数民族建设伟大工程的代表,我们要保护传承好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挖掘好坎儿井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绿洲故事、乐观精神,有助余促进民族团结,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追梦坎儿井,感受新脉动,共书民族情”实践队】 责任编辑:陈籽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64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