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八部门联合印发新修订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岗位实习,是中职生步入社会工作之前的必经之路,是中职学校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能够为学生提前步入社会、增强岗位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打下良好基础。 中职生作为与普高生同龄的教育分支,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要这样一群17、18岁左右的青少年,在短暂的几个月的岗位实习过程中,实现从消费者向劳动者,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实习过程中,伴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竞争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发展环境的骤变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往更加严重。 中职学生实习阶段的不良心理现象 中职生在完成学校学业进行岗位实习前,对于将要来临的岗位实习表现出的情绪主要是是兴奋、期待,他们会积极地向班主任、学校及系就业处询问相关事项,会打听实习单位的情况和岗位要求。实习对他们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但此时的他们对岗位实习的困难预见稍显不足,心理准备并不充分。在实习开始后,许多学生能够按照学校和单位的要求完成岗位实习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在遇到无力排解心理压力的情况下选择离开实习岗位。据了解,中职学生在岗位实习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1.脱离家庭和学校的约束产生自我放纵心理 中职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初入实习单位的他们专业知识匮乏,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动手能力和其适应能力都相对较弱。加之老师、家长的过多指责和外界的歧视长期压抑着他们。虽然他们从道理上明白实习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这群一时间失去父母和老师管束的“自由人”随着实习工作的新鲜感一过,工作态度和积极性很快就会降低,工作的时候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甚至出现迟到、早退、旷工等违纪现象。个别学生自控力差,经不起社会上的诱惑,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意志消沉。 2.缺乏独立承担的耐挫抗压力 许多同学由于缺乏相对独立的生活能力,不能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加之面对繁重的工作和沉重的压力,他们对眼前的一切感到陌生、迷茫、恐惧。而且初次远离家庭、接触社会,他们难免会产生挫败心理。实习期间,因劳动强度大,工作节奏快,加班加点等原因,对工作环境和企业产生失落情绪,便迟到、旷工和消极怠工,进而出现消极挫败心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3.欠缺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人是群体性存在的,要想在社会上扎根,人际沟通是不可或缺的。而长期在“被鄙弃”状态中成长的中职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周边环境的适应以及对外信息的收纳、能力的迁移方向等方面有明显的局限性。许多初入社会的中职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沟通能力,抱怨单位很复杂,人际交往困难;遇到机械故障、生活问题等,因无法及时寻求到帮助,自暴自弃,情绪异常,多次出现中断实习的想法。 中职生实习阶段心理问题的对策 中职学生在岗位实习过程中突显的种种心理问题,既不利于他们学业的完成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又对他们心理的发展和成长造成阻碍,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校企之间的合作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学校和用人单位在实习阶段采取合理的对策至关重要。 第一,指导中职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实习指导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第二,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习周记的检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强实习效果。 第三,增加在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机会。适当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可在课程期间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实地学习和观摩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习实践中。 总之,随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继续深入,中职生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还将会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我们必须要调动起一切有利资源,通过学校、企业、家庭等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做好学生岗位实习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工作,才能达到岗位实习的真正目的,筑造高素质、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倪佳苗) 责任主编:倪佳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68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