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5日到达了平顶山市鲁山县,进行了由河南城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寻红色足迹,忆百年团史”实践活动,依托本地红色资源,组织艺术设计学院师生组成“团史学习实践团”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学校组织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寻红色足迹,忆百年精神”,组织当代青年大学生下乡去追寻先烈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实践团成员通过自己的亲身劳作,有了很多颇深的感悟。
我们利用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入村宣讲党史故事过程中,宣讲团带领村民重温了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大家在惊叹徐英、蒋忠等革命烈士不怕牺牲、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时,也深刻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之艰辛、中华民族百年发展之不易。同样,三下乡团队也从村民的口中听到了很多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这一次的实践活动能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团史的艰难发展过程和继承并传承这种团史精神。
在这一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他们有幸和一位长者与他们一同参观,参观期间他不但接受了他们的采访,还为他们队员进行详细、生动的解说,同时介绍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事迹,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情怀。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了解到配水池战斗的胜利,为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打开了城北的门户,为攻锦战斗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后,一营二连荣获“攻克凡尔登战场建奇功”锦旗一面,七连荣获“锦州连”光荣称号,七连一排荣获“打铁汉排”光荣称号,1营荣立集体大功一次,营长赵兴元被授予“文武双全的全面英雄”光荣称号,后被选为“全国战斗英雄”。2008年10月12日上午,由辽沈战役纪念馆负责的配水池战斗遗址开发建设工程竣工。新建成的遗址完成了文物本体的修缮,开设了配水池战斗陈列室,安装制作了多媒体投影设施。开发建设配水池战斗遗址,是锦州市纪念辽沈战役胜利暨锦州解放60周年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锦州市继完成辽沈战役纪念馆改造、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旧址开发、黑山阻击战纪念馆筹建等一系列红色旅游景点建设之后打造的又一辽沈战役红色旅游品牌的重点工程。知道了这一个个红色旅游景点的背后的意义,是那么的深远而伟大。
在参观纪念馆时,它所给心灵带来的震撼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走入纪念馆后,他们再次看到纪念塔东西两侧林立的一块块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上刻录着密密麻麻的烈士的英名,他们停下观看,默念他们的名字,感到时间流逝,感到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他们彼此对望感叹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他们的故事值得永远被后人铭记。进入纪念馆后,有相关的负责人负责向他们介绍纪念馆的历史、辽沈战役的故事等等。纪念馆分为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全景画馆和电教馆等。向他们展出的大量的图片、照片和历史文物,倾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再配以音响、灯光和战火硝烟等现代特技,形象地再现了昔日的激战情景,又一次把他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岁月。
经过这一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觉得纪念馆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纪念馆,它就像是一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革命史书,这里的每一张历史图片,每一段文字资料、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记录着一段段真实的历史。回望过去多少英勇的战士愿意舍弃他们的青春甚至是生命来换取光明。他们的“红色足迹”很高尚,他们的人格很崇高,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没有奖励,没有奖章,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们求实创新,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要追寻革命先烈的脚步。因为红色文化,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全国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幸福美好生活的背后,总有人负重前行。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他们也不能忘记曾经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士。他们是值得大家所永远牢记的。
在现在国家快速发展的阶段当中,这些以往的英雄人物不会被忘记。他们知道,这些红色故事不会埋没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这些记忆和故事,一直在中华儿女心中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断奋勇向前,“吃水不忘挖井人”,通过这次活动,瞻仰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斗过的地方,他们学习到战争时期共产党员们为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生命的红色精神,感悟到正是他们不畏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的红色道理。我们深刻感受到他们应该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在和平时期勇于克服任何困难,建设好他们创下的事业。作为时代新青年以新的起点,牢记入团誓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与时俱进,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祖国多做贡献。
这一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收获颇丰,使大家知道了并且了解了许多在课本上从未了解过,从未涉及过的东西。这一段经历将成为人生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2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