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我报名参加了云上慧志愿服务队的线上支教活动。
七月,孩子们放暑假后,我们团队的志愿者们迎来了和小朋友们的第一次见面。刚见面,大多数小朋友都不太放得开,除了志愿者提问必须回答,其他时候都不怎么开口说话。但每堂课开始和结束他们总是会很自然地说“老师好”“老师再见”。
其实我们开始上课前进行的授课培训有跟我们强调“要将自己和小朋友们放到同等地位,拉进与他们的距离,改变老师这样有距离感的称呼”。我们的志愿者和小朋友见面的第一节课都会用来互相自我介绍,这节互相熟悉的课上我们会告诉他们不用叫我们“老师”,“哥哥”“姐姐”这样的称呼就可以了。但是之后的课上小朋友还是会坚持要喊我们志愿者同学们“老师”,我们强调不用这样称呼,他们点头说好,下次课上却还是把我们喊“老师”。
课堂上讲到新的小朋友们之前没有涉及到的新知识,小朋友们的眼睛和耳朵都映满了认真,目不转睛中透露出的是对知识的向往。我禁不住想到他们坚持的“老师”这个称呼,电光火石间,我好像能理解小朋友们的坚持了——“闻道有先后”,因为我们比他们早学了几年,掌握的知识比现在的自然也会比他们多那么一点,称呼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对知识的崇敬。
对知识的崇敬好像是自然而言镌入我们的骨血里的。很早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看法,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会有看到地上有一片写了字的纸都不能踩要捡起来的规矩,现在大家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读书。
我们课前课后会和对接小朋友的家长进行沟通,确保我们和家长都能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到了解。小朋友们的爸爸妈妈多是和我们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个年代的人,当时条件不比现在,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家长并不太多,大部分的爸爸妈妈都是小学初中的文凭,但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缺少受教育的机会就否定教育的意义,相反,正是他们自己吃过读书少的亏,对孩子们的学习更是上心,会非常主动地和志愿者们交流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
“我们那个时候就是没读书,现在只能卖苦力。”
“要是之前能多读点书就好了,现在去外面医院车站又大喔,不认识字都不用出门。”
偶尔晚上出去和左邻右舍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聊天,不难听出他们对知识的向往。
知识带给我们的是安身立命的底气,我们可以不用在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时惊慌失措,可以凭借自己学到的知识谋得一份还算称心的工作;知识带给我们的是看待世界的多一种视角,我们在书本上见过千千万万种人生,窥见生活更多的可能性,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我们有幸生在和平繁荣的今天,有九年义务教育保障我们受教育的权利,能利用网络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更应加倍珍惜,努力学习。
与此同时,时代飞速发展并不该以抛弃部分人为代价,发展既需速度也需温情。疫情时被各种健康码场所码困得走不出门的老人和谈到日新月异的社会满是遗憾说“没读书不用出门”的现象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个月的线上支教活动转眼就要结束,不知道这一个月我们能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怎样的种子,但希望他们可以永远崇敬知识,努力掌握更多知识。(通讯员杨木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3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