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以及响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12名河科大学子组成了河南科技大学“四海皆同音,推普助乡兴”社会实践团,并于7月20日起前往各地乡村地区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推普地区包括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偃师区王窑村、山化村、台沟村;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葛楼村、汉王村、贾汪区瓦庄村、小吴村、庞夏洼村;广东省清远连州市保安镇大冲村;广西省百色市德保县城关镇峒奇等,以大学生专业知识为导向,走进乡村教育,奉献爱心支教,推进推普调研工作。
心怀赤诚,热血澎湃,前期开会打基础
在现在这个形势多变后疫情时代,为保证本次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团队成员经过多次会议商讨,最终决定在实践团成员返乡后前往各地乡村,通过“线下调研+线上支教”的方式开展本次推普实践活动。在实践正式开始之前,实践团的成员结合各地疫情防控情况,就调研开始时间、调研需求、队员安全问题、教授课程及调研地风俗与地形等细节问题进行了三次线上会议的讨论。根据初步调研情况队员们了解到,目前乡村中最多的群体是老人和孩子,许多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很多时候都无法陪在孩子身边,想到孩子们一个个天真灿烂的笑脸,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实践团成员更加想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带给乡村的孩子们。同时决定增设一门“心理健康”课程,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三次充分的会议讨论,让成员们对实践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次青春的征途势在必行!
秉持初心,坚定前行,出发时刻见人心
“大爷,下午好!”
“奶奶好,我们是来乡村推广普通话的大学生。”
7月20日下午,河南科技大学“四海皆同音,推普助乡兴”社会实践团正式扬帆起航。走在乡间小路上,实践团成员亲切的跟村中的居民问好,随后以“唠家常”的方式慢慢引入调研话题。听到队员们热情地沟通与亲切的话语,村民们也渐渐放下了警惕的心理。一路上,队员们看到了村民们在田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在树下乘凉闲谈的舒适生活,在门前面对来访者淳朴热情的招待,一种亲切感、归属感油然而生,更增加了队员们想要了解当地村民们生活的热情。由于各地乡村居民中多数为老年和儿童,因此在询问过程中会遇到老人不理解或听不清询问问题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团队成员耐心地介绍与解释。面对坐在门前的更年长的老人,队员们也会蹲在老人身边,细心地介绍他们的来意。从交谈的话语中,团队成员听出了村民们对后辈们的殷殷期望;从他们真诚的眼神中,队员们看出了村民们对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支持。心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队长郑皓严坚信,“青年学子在高校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个人能力,更在于将个人所学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开展推普工作的初心与坚守。”
耐心交流,倾听呼声,推普调研展新篇
7月20日至24日,实践团队员们在祖国各地乡村展开了推普调研工作。在村委会成员黄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以走访调研的形式深入贾汪区小吴村展开实践活动。大部分村民表示,平时村中关于普通话推广的主题宣传与教育活动开展较少,只能通过短视频或影视来自行学习与接触普通话,因此普通话普及程度较低。当问到希望以何种方式学习普通话时,不少村民认为教学授课的方式更有助于普通话的学习。走访调研结束后,黄书记总结到,目前乡村的环境以及基础建设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能够通过普通话的推广,将当地与外界更密切的联系起来,那会进一步助推乡村实现振兴,非常欢迎大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所学带到乡村中来。走访的收获与黄书记的总结带给了实践团队在乡村推普的巨大信心,更坚定了队员打造特色推普云课堂的决心——以线上支教的方式将普通话课堂“搬”到老百姓家门口,让百姓们愿意学、方便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当代青年应牢记总书记嘱托,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这一契机,在踏实实践中行走在祖国各地的田野乡间,在热情交流中感受老百姓对普通话学习的真实需求,真正在实践的过程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展现出青年大学生的青春才华。以青春之名,躬身实践、奉献社会;以求知之心,体验生活、历练成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4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