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调研样样发力,学习思考处处有心
7月20日,当第二天的太阳散发出温暖的光芒时,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浙江宁波开展“薪火相传——科技点亮非遗路”科技赋能非遗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已经走在了去往主要实践地之一的鄞州非遗馆的路上。结合了第一天各项调研与部分实现成果的基础上,实践团队迅速展开了专题采访,工艺制作过程记录,VR补拍与完善效果等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鄞州非遗馆负责人陈科峰老师的邀请下,实践团队参与到了非遗馆运营媒体号如“金鄞花 鄞州非遗”抖音平台等的大学生研学直播中,并在非遗馆的会议厅里具体采访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宁波金银彩绣的传承人裘群珠老师,省级非遗项目灰雕的朱英度老师以及市级非遗项目大岙布龙的任国夫老师等十多位传承人师傅。
从与多位老师傅的亲切交流中,实践团队收获颇丰。今年已经75岁的沙金珠老师一边绣花一边与实践团队成员交流。“这块绣花的东西实在太好,我也不肯放弃,所以我现在来这里教小朋友了。”实践团队除了看到沙金珠精湛的技艺,更看到了她50多年来对金银彩绣发自内心的热爱。在她看来,尽管这门技艺逐渐趋于小众,但来馆里的游客也好,学生课外活动也好,只要有人对这门技艺感兴趣,老人就觉得高兴。
在与老师傅们交流过后,实践团队也顺势采访了几位在鄞州非遗馆学习的年轻大学生。在这些青年的身上,实践团队的成员们看见了太阳的新生感。与大部分老师傅们的“在稳步前进中追寻创新”的态度有所更进的是,他们在话语中表现出对科技赋能助力非遗传承推广的热情与期待。这更加坚定了团队推动非遗展馆可视化的决心。
“我们非遗工作者不辛苦,辛苦的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又面临传承问题的项目传承人。像我们馆的金师傅,就像他说的,自己也许就是最后一批手艺人了。骨木镶嵌固然精美,但诸多原因已经后继无人。未来,我们的孩子,或许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这些传统的技艺。看着现在展厅里的一件件作品,我们真的心生遗憾。”采访中的陈老师话至此处,眼里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却又在一瞬间转化成了对未来发展的希望,“但你们的到来正是给我们还在坚持的非遗工作者们的一剂强心剂。科技与非遗的融合又可以走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除了鄞州非遗馆,实践团队还于7月21日-23日期间前往了上林湖遗址、青瓷研究所、河姆渡遗址、宁波服装博物馆和插花艺术馆等地进行学习调研。过程中产出与收获颇丰,为团队的“科技+非遗”之旅增添了诸多的风采。
到了7月23日下午,实践团队选择了宁波朱金漆木雕艺术馆作为最后一站进行参观采访调研。通过跟随传承人一路的讲解的脚步,实践团队先后深入考研了解了艺术馆的展馆部分以及工厂部分,最后来到会议室进行了相关的访谈了解。
通过与鄞州非遗馆、青瓷研究所等展馆进行对比,宁波朱金漆木雕艺术馆在传统技艺与现代化、工业化的冲击中勇立潮头抓住机遇,通过“展馆+工厂”一体化模式成功发展做大,用文化带动了业务,再以业务反哺了文化。
团队实地考察艺术馆与其工厂的建设情况,观察到其工作室中保留了等当地特色的木雕与髹漆风格,并引进了机械化流水线加工,融入了现代化元素。传承人师傅与其学徒们在这种改造中切实体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兼收并蓄、交流互鉴。在产品制作的生产线上,通过引入机械化流水线加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充分保留了人工加工的精髓,以师傅带学徒的方式精修着宁波朱金漆木雕的后期生产工序。同时,艺术馆在进行日常的展品商业生产过程中,也进行着文化展馆的经营以及相关艺术品的持续制作,用创作精美作品的方式在文化传承这一社会责任上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
科技赋能走近大众,非遗展馆触手可得
“在庞大的计算机技术面前,我们推动非遗可视化的小小愿望不知会飘向哪里。但是,我们的努力与尝试所点亮的光芒,终会汇聚于夜空里,成为白昼一般明亮的光。” 实践团队成员史桓伊在中期正式展开科技赋能实践时如是说。
为引导公众从科技角度认识非遗,了解科学与文化融合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实践团队在科技赋能中结合新时代特点,从“非遗”与“科技”结合的视角出发,对标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计算机学子专业优势,将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可视化等专业技术引入并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发扬。
通过实践团队所掌握的VR虚拟技术、MG动画等科学技术实现对非遗馆的科技赋能,产出了关于鄞州非遗馆、宁波朱金漆艺术馆等非遗展馆的VR全景场馆,关于骨木镶嵌、宁波金银彩绣、越窑青瓷、朱金漆木雕制作工艺过程的MG宣传动画以及与李琳副教授实验室团队合作制作的虚拟导游等科技作品,让团队带着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大众,通过科技创新的方式来实现非遗馆的数字化,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数字非遗馆的建设与宣传当中。
以VR全景举例,VR技术,一言概之,就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在这次科技赋能非遗文化暑期社会实践中,通过团队的制作可以让鄞州区等非遗展馆不仅仅再只是一个静态展示场馆,更是在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后,可以结合光影艺术,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现代空间美学感受的线上云旅空间。展陈中突出交互体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展示更加生动鲜活。如鄞州非遗馆,实践团队已经通过VR全景摄影技术获取非遗博物馆的内部陈设和结构,制作出了VR虚拟博物馆。参观者只要带上VR眼镜,就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第一视角领略非遗博物馆的深厚文化传承氛围。
本次实践活动顺利开展至此,团队成员们均表示感谢可以通过学校给予的机会,将在学校实验室里所学的技术带给当地,从而打破非遗项目的地域性限制,推动非遗传承的可视化建设,打造一条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的“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大道,为宁波鄞州乃至全国的非遗文化传承贡献青年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6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