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收入状况与生活态度,找寻解决农民精神贫困的途径。实践队员们挨家挨户的调研访谈当地村民实际情况,经过与当地村民详细的访谈,实践队员了解到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刨去各种花销后所剩余的一年收入对于村民生活有点拮据,同时大部分农民会将收入存入银行,选择稳妥的理财方式。根据村民反映,本村大部分财政收入投入到了乡村环境建设中,而打井、种植、放水、修桥、修路和防涝防旱等农业建设资金投入较少。乡村环境的改造提升了农民的精神享受,但并没有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收入,交通、水利、农业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农民的脱贫致富。
实践队员们发现本村以蔬菜种植业为主,尽管收入收到蔬菜收成、市场状况等多方面影响,但绝大多数村民并不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贫困主体主观意志薄弱、认知宽带不足、脱贫意愿低迷、价值取向异化等现象并不多见。相对于精神贫困,村民绝大多数都克服了心中的贫困认知,具有脱贫的积极性和内生驱动力,在可持续的脱贫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村集体组织的精准脱贫农业培训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积极走向自立与富裕的道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村民走上了稳定脱贫之路,提高乡村振兴发展的实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7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