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环境部2021年5月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显示,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维护生态环境平衡迫在眉睫。余姚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摸清本地外来物种入侵状况和发生趋势,根据《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关于印发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总体方案的通知》(农科教发〔2021〕2号)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全面部署推进外来物种入侵防控。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余姚市农业农村局合影 李佳摄
为了加强余姚市对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控与管理,保障农林安全生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城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2年7月30日—8月5日,浙江农林大学“花叶虫影,科技惠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科技特派员周国鑫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了宁波余姚,对整个余姚市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进行了全面外来入侵生物调查。
到来的第一天,在完成与余姚市农业农村局对接之后,团队成员们便紧锣密鼓地按照当地乡镇分布以及生境情况制定好了接下来为期6天的普查计划。
本次普查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外来入侵病虫害调查、外来入侵水生动物调查。根据制定好的普查计划,团队成员分为2个小队,分别前往各个乡镇街道,对旱地、水田、果园、城镇用地、村庄用地等不同生境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普查工作。对于发生较重或具典型性的外来入侵生物,通过科学的样方设置方法进行样地调查、样本采集以及信息录入。
烈日当头,实践团成员们顶着酷暑,走在田间地头,顾不上汗水反复浸透衣襟,一心一意地搜索着每个角落中可能存在的入侵性杂草、病虫害以及水生生物。同时,大家不忘关心同样在地里作业的农民,亲切问候农户们的身体状况、种植近况以及遇到的困难等,从他们口中了解到当地最真实
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政府为防治做出的努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实地向农户调研病虫害情况 虞燕超摄
在为期6天的余姚市普查工作中,团队发现了共44种外来入侵植物,其中普遍常见的入侵植物有加拿大有一枝黄花、空心莲子草、苏门白酒草、小篷草、斑地锦、老鸦谷等,通常具备繁殖能力强、生长快、蔓延迅速、生态破坏力大等特点,影响生物多样性,并给农林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图为实践团成员实地踏查 虞燕超摄
水生生物中危害较大的是福寿螺,在各处稻田、沟渠、河流中都普遍存在。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繁殖又快,一旦发生,就会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此外,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
图为苏门白酒草(上)小蓬草(下) 虞燕超摄
入侵害虫病害共调查出18种,虫害常见的为烟粉虱和美洲斑潜蝇。烟粉虱食性杂,寄主广泛,通过取食植物汁液、传播病毒和引起植物生理异常,是许多大田和温室作物的重要害虫。美洲斑潜蝇幼虫会在叶片表面留下取食钻蛀的虫道;入侵性植物病害主要有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玉米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但危害程度都比较低。
摸清全省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情况,构建外来入侵物种信息数据库,分析外来入侵物种对全省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影响,研判我省外来物种入侵扩散趋势,为科学防控外来物种入侵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图为实践团成员集体合影 陈杨颖摄
通过此次“花叶虫影,科技惠农”实践团对外来入侵生物的普查,对于全面摸清余姚市市域内农业外来入侵物种分布情况、发生生境,充分掌握本地区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等信息奠定了重要基础,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当地外来入侵物种信息数据库,分析其危害程度、经济影响、生态影响与潜在扩散风险,为科学防控外来物种入侵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此趟出行,实践团成员们也深刻体会到农业生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联系,为农业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9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