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温州8月9日电(通讯员 应乾鑫)2022年8月1日至4日,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唐诗之路21级梵音队天台组前往天台山国清寺及周边地区,探寻当下佛文化发展以及寺庙建设的实际情况。在为期四天的调研中,小组成员一同走入天台山,实地考察国清寺及其周边的高明寺,佛教城等佛文化胜地,并同国清寺周边的本地人进行交谈,了解相关的佛文化对周边地区以及对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的辐射影响。
国清寺
国清寺,坐落于浙江台州天台山,是全国汉族地区142座重点寺院之一,由隋炀帝杨广应智者大师遗愿“乞废寺田,为天台基业”,按其生前规划图所建,初名为天台寺,后改名国清寺,又称国清讲寺,意为“寺若成,国则清”。国清寺是我国佛教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根本道场,亦是日韩天台宗的源头,在佛教界,佛教史上均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为国清寺入口处外墙“隋代古刹”字样 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梵音队摄
此次寻访,成员们了解到,国清寺保留了隋代寺庙的建筑风格,且对外开放,不收取门票费用,可在遵守防疫规定并在一定时间内自由进出。而国清僧人农禅并重,自己耕种,自食其力,表现出中国佛教鲜明的农业特色。
图为小组成员同国清寺入口处僧人交谈 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梵音队摄
佛教城
继国清寺之后,小组成员前往位于天台山脚的佛教城,观览由干漆夹苎和漆金造像两项著名非遗技艺打造的众多金色大佛,罗汉,菩萨像等。体会佛教文化在雕塑艺术上的深刻影响,
图为天台山佛教城正大门像 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梵音队摄
城中陈列有震撼人心的天台山大佛(释迦牟尼)像,五百罗汉像,孔子及七十二门徒像。并附有干漆夹苎法这一举世无双,独以中国佛教城传承保有的非遗技艺四十八道工序流程展示,以菩萨像为例,将佛像经过每一道工序所产生的变化鲜明的展示出来,共陈列四十八座,每座对应流程中的一道工艺,可谓美轮美奂。
图为佛教城中的天台山释迦牟尼大佛像 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梵音队摄
高明寺
之后,小组成员前往隐匿于天台山中,鲜为人知的高明寺。高明寺是由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亲手创建,初名为幽溪道场,后因所处地“日月二光常照不散,故高而大明”故称高明寺。其历史较国清寺还要久远。高明寺因居于天台山中,群山环绕,密林交错,交通不便,故游人稀少,且同周遭自然之境融为一体,由此展现一派宁静祥和之象,颇具佛门清修之色。此次寻访,成员们联系到了正在寺中清修的师父,同他进行了交流。在谈话中,师父给予青年一代以诚挚的教诲:一则要广施善缘,多行善事,如此人与人之间方能和谐和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二则要敢于吃苦,磨练自己的意志和阅历,如此未来才能够面对更艰巨的考验,能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成就常人所不能成就。
图为高明讲寺正大门全景像 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梵音队摄
图为高明寺内地藏殿全景像 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梵音队摄
当地走访
在调研途中,成员们同居住在天台山脚的本地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了解,感受到佛文化对人们生活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室内装饰上:木制桌椅,茶具茶饮,佛经典籍,经文张贴。在饮食习惯上:素食素餐,清淡饮食。在生活习惯上:坐禅听经,点香清修,诵经体悟。在交谈中,他们为小组成员讲述了天台山,国清高明等寺庙以及佛学的相关情况,展现了虔诚的向佛向善之心,对生活的幸福感和充实感。通过这段经历,成员们也认识到,天台山佛文化对周边地区深刻的影响力,对民众生活的直接性导向,对精神文明中向善之心,大爱之心,安宁之心的塑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82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