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7月12日,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以“追逐童心,筑梦成长”为主题,通过前往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和湖北省图书馆寻找资料;、走进武汉市新华书店、东湖磨山景区、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美术馆发放调查问卷及深度访谈7-12岁儿童的家长;对三个社区及安化县东坪完小学进行科普宣讲等方式了解孩子和家长们对于AR植物科普图书的偏好,给孩子们科普食虫植物相关知识,为实践团后续设计AR食虫植物类科普图书寻找思路。
食虫植物趣闻多
“发展是一个时代的脉搏,科技的创新推动着时代不断演化进步。”7月2日和3日,实践团队前往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和湖北省图书馆,查找阅读食虫植物的自然科普图书以及AR技术应用的图书,依托图书资料,进一步了解食虫植物的习性特点等相关知识,探析AR技术在科普教育领域的应用,试提出AR科普图书的设计策略,从而更好设计适合7-12岁少年阅读的AR科普图书。
两天之内,团队5名成员共查找阅读了二十余本图书,其中不乏达尔文所著的《食虫植物》等专业性较强的图书,也包含了《植物王国探奇》等少年儿童科普图书,还有《AR/VR技术与应用》等讲解AR技术应用实例的图书。所得资料信息,不仅为实践后续的科普宣讲增加了知识储备,也为最终AR科普图书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7月3日晚,在结束资料搜集图书阅读的工作后,团队成员就所得信息进行交流探讨,并结合所学对AR植物类科普图书设计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食虫植物有很多趣闻与“神奇”功能,这些趣闻或许可以成为科普图书中的“轻松一刻”,AR技术的应用则可以进一步增加图书的趣味性。
全新全意赴实践
童心照耀世界,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守护孩子们纯净的心灵,实践团一行开展了实地调研之旅。7月5日至9日,实践团队基于对AR科普图书的调查,结合项目目标及已收集的资料,先后前往湖北省博物馆、省美术馆、东湖、武汉少年儿童图书馆和新华书店以及附近商圈寻找孩子们。深入沟通和调研。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和搜集,寻找目前AR图书市场的现状,为团队设计图书提供更多帮助。
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孩子阅读AR类的科普图书大多都有父母陪同,且大部分孩子喜爱图多字少故事性较强的图书,有一部分孩子和家长没有购买过AR植物类的科普图书,甚至不了解AR技术及其使用方法。“AR是什么?”有家长和孩子发出这样的疑惑。“食虫植物我不是很感兴趣,我喜欢看有趣的故事书。”一位7岁的小女孩这样对我们说。
团队成员们结合孩子们在完成调查问卷时产生的困惑,向孩子们普及了食虫植物的一些常见种类和特征。给孩子们讲述有关食虫植物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生动的小故事内容主要从食虫植物的趣闻切入,引出食虫植物的一些基本知识。另外,成员们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带上了几本不同的AR植物绘本,便于更为直观地感受孩子们的喜好。这也使得食虫植物的概念可视化,让晦涩难懂的科普知识生动起来。
通过这次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不同年龄阶层的小朋友对于儿童植物科普图书的不同看法,这与团队前期所设想的差异较大。经过线下问卷调查,团队不断丰富和完善了问卷题目,也极大地锻炼了团队成员与陌生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总结前几天收集到的80份问卷,团队成员们发现,57.8%的孩子喜欢故事性较强的图书;62.3%的孩子喜欢图多字少的图书。42.1%的孩子最喜欢儿童插画风格的绘本。根据这些收集到的数据,队长陈婧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从观察食虫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特点突出的捕食行为等维度出发,绘制出生动的食虫植物儿童风格插画。
互动访谈寻难疑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家长往往承担着最为关键的角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团队成员决定深入调研访谈,了解父母的看法。
“我们家都会购买动物类和植物类的科普图书,但是动物类的科普图书会购买的更多一些,孩子对动物的兴趣很浓厚。”通过访谈发现,儿童的喜好是家长购买图书的重要依据之一。“我认为在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的,AR图书可能会更加适合小孩子。孩子们会喜欢阅读AR图书。”说明AR图书是被孩子和家长们所接受和喜爱的。但同样技术给家长们带来的顾虑也会有很多。“相较与AR图书,我们更倾向于给孩子购买纸质传统的图书,让他使用电子产品会使他分心的,而且对眼睛也不好,我们会有一些这样的顾虑.。”一位8岁男孩的妈妈在被问道是否给孩子购买AR类的科普图书时这样回答到。
访谈结束后,实践团收集访谈数据,总结出了家长眼中AR科普图书的优势和劣势。在成员们访谈的15位家长当中,8位家长认为AR图书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好的阅读体验,虚实结合,使得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立体。10位家长认为AR图书增强了趣味性。关于AR科普图书的缺点方面,有8位家长认为AR科普图书在市面上的价格普遍偏高,且使用起来并不便利。12位家长认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会影响孩子的视力。
尼尔·波兹曼在其《童年的消逝》中描述了伴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 信息技术与电子媒介的广泛应用对“童年”这一个体存在形态所造成的近乎毁灭性的影响。这证明家长们认为的AR图书对孩子的视力会造成负面影响这一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的。
访谈结束后,团队成员肖亚楠表示:“作为设计者,我们今后在设计AR食虫植物科普图书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家长的需求和担忧。才可能做出更符合未来发展的AR科普图书。”
科普知识助成长
为了向孩子们科普食虫植物相关知识,实践团在社区及小学开展了多场主题为“你听说过吃虫子的植物吗?”的趣味科普宣讲。
此次宣讲主要面向的是7—12岁的小学生群体,如何把一场知识科普活动进行得生动有趣,这对资料的收集有着更高的要求。在第二天的查找资料过程中,成员们有意识地去寻找更加具有趣味性的食虫植物科普图书,在看到《植物的反击 重构自然秩序的食虫植物》这本书以后,小组成员们得到了启示:宣讲中不能使用过于专业的词语,否则很难吸引小朋友们的兴趣,但太过简单的介绍却又无法达到预期的科普效果。这本书在和其他科普图书一样讲解食虫植物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如“猪笼草的水喝了能治疗尿床?”等不为人熟知的趣闻,并且这本书里的插画在写实的风格旁附有一组Q版插图,相比于其他纯科普类图书更为生动。所以小组成员们决定在纯知识性的讲解中加入与食虫植物有关的趣闻,并利用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加入食虫植物捕食过程的小视频,将文本化的知识画面化,达到从纯文字资料查找到文字画面结合查找的转变。
小组成员陈婧、肖亚楠、严寒冰选择在社区内进行宣讲,夏雨微联系当地的小学进行宣讲。讲解之前,各位成员们先测试了一下小朋友们对食虫植物的认知程度,在提出食虫植物时很多小朋友表示没听过说过,但说出具体的名字,如“猪笼草”以后小朋友们明显有了兴趣,纷纷表示曾经听说过这种植物。孩子们们对这种有意思的植物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关于他们捕虫子的过程,成员们发现孩子们在观看科普视频时注意力十分集中。所以后续在AR科普图书中设计当中可以加入相关的视频,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
过程虽然曲折,但通过讲解知识时孩子们的认真、互动时孩子们的积极、观看视频时孩子们的兴奋,让小组成员们获得了了重要的数据和一段难忘的回忆。小组成员夏雨微表示没预想到宣讲时会得到孩子们们如此热烈的回应,能让小孩子们们有所收获,就是这场宣讲最大的成功。
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结束后,在和杨艳君老师的交谈当中,杨艳君老师表示在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今社会,使孩子们了解更多课外的科普知识是提升孩子们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必要保证。图书市场为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将传统纸质图书同AR技术结合起来。从长远来看,这种设计是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的。团队队长视传2003班陈婧说:”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我们,用更好的设计语言;更贴合孩子需求的绘本风格;更能解决家长痛点的图书绘本呈现方式对食虫植物知识进行科普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孩子们的未来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83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