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武汉7月3日电(通讯员 许坤)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响应新时代号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拾遗”志愿服务队开展了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活动。6月17日,队员们来到襄阳老河口市,走进陈义文巷,向陈义文之孙陈洪斌老师学习老河口木版年画制作技艺。
老河口木版年画相传是在明代末年由苏州桃花坞经河南朱仙镇传入,其雕版选用硬质梨木为板材,雕工精细流畅,线条粗犷有力,印刷年画的颜料采用植物和矿物颜料,色彩鲜艳,不易褪色。走进陈义文巷,映入眼帘的是巷口处的巨大石雕,刻有“一团和气”的年画图案,巷子里随处可见的木板年画图案,展示着木版年画的魅力。陈洪斌,1978年9月出生,陈义文之孙,湖北省老河口木版年画唯一现存传承人,自幼学习制作木版年画,是老河口木版年画重要传承人陈义文之孙,2009年从外地回到老河口,至今十余年,专心于老河口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从陈洪斌老师的口中,我们得知,在进入千禧年之后,木板年画的发展势态越来越弱,传统手艺人逐渐减少,民间作坊逐渐消失,民间作坊的转型与传统手艺人的流失,对木板年画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陈洪斌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由于迫于生计,他前往广东打工,在得知老河口木版年画的未来岌岌可危时,他在2009年重返老河口并在此定居,将原来的小作坊改造成木板年画工作室,当地政府也在非遗文化馆为他安排了职位,以解决生计,老师从零九年返回老河口至今,专心致力于发展与传承老河口木板年画,为了老河口本版年画的传承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听完老师讲述的年画发展历史后,实践队员们开始跟随他进行木版年画的前期准备步骤,也就是第一步:选材。本次实践调研的目的是完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校徽与校训的雕刻与套印,所以选材要做到看大小,看纹路,不浪费木材。紧随其后的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步骤:雕版。历经三天的学习与练习,以及老师的耐心教导后,雕版部分顺利完成。选材,雕版,套印,这三大步骤,缺一不可。每一张看似精细完美的木版年画背后,都是传承人十年如一日的刻苦专研,兢兢业业。
木板年画大多数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其人物造型有着强烈的主观倾向,往往对人物动作造型采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在人物表情动作设计方面,木板年画的刻画重点以表达人物身份、性格等为主。不同的人物其呈现在画面上的动作是完全不一样的,不是平平的站立在画面中,他们有的刚劲有力,有的婀娜柔软。不同的动作突出不同人物性格特征也可以体现人物身份地位,同时也起着传递情感的作用
在木板年画中,最早的年画人物形象则是门神,门神是民间用来祈求家宅平安,驱逐邪恶,躲避鬼神的木板年画人物。在年画的刻画里,他的动作幅度较大,不论是哪个地区的门神木板年画,都有着相似的动作特征:手持武器、臂膀有力的张起、挺胸昂首,为了保持重心平稳,双脚分开站立,有的呈外八状,在夸大的脸部画出他的凤眼吊眉以及飘逸的胡须。使人物的造型呈现虎背熊腰、凶神恶煞的气质。
老河口木版年画始于明末清初,植根于民间,与人民生产密切相关,土生土长,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来源于真切的生活体验,长期以来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征,有着广泛的生活基础、强烈的地域特色、浓郁的民风民俗、深刻的乡土观念,表现了当地民众的民俗生活,而其表现技法也呈现出多种艺术特色,蕴含着丰厚的民间智慧与文化价值,集中反映了老河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86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