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山东大学再挑灯火产业调研团以乡村振兴为视域、产业融合为线索,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中乡镇企业的内生作用。8月3号,团队成员陈思思前往福建省仁山村的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调研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对村里经济状况的影响。
仁山村,又名青山,形成村落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产劳动,繁衍生息。仁山村以种植葡萄为主业,全村种植葡萄1194亩。2006年9月成立了建阳市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陈思思在与仁山村村民徐长兴先生取得联系后动身前往仁山村实地考察。考察期间,在与徐先生谈及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建立后对村民们的经济收入的影响时,他激动地说:合作社成立以后,规范了种植葡萄的方法、推广了种植葡萄更为科学先进的技术。这些不仅节省了我们的成本,也助我们的经济收入更上一层楼。咱们福建夏天高温多雨,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对葡萄生长成熟不利。在03年最开始种植葡萄时,往往因为没有更为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所以葡萄的品质一直上不去,卖得的钱也少。合作社成立以后,推广了许多科学的葡萄种植方法,比如避雨栽培、修建大棚,通过疏花疏果管理,把葡萄亩产控制在3000斤以内。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我们的葡萄品质上去了,“钱袋子”也鼓了不少!
随后,在徐先生的帮助下,陈思思联系到了仁山村党支部书记林贻辉先生。以下陈思思同学对仁山村党支部书记林贻辉先生进行采访的内容:
问: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当年是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合作社呢?
2002年看到考亭葡萄(建阳区其他种植葡萄的村落)的经济效益后,仁山村组织人员前往考亭学习葡萄种植经验;2003年,科特派谢福鑫在仔细勘测了水质、土壤、气候等条件后,为我们确定了葡萄种植的方向。2003年谢老指导村党支部书记林远兴带头试种。种植葡萄的村民从最开始的8户逐渐发展到全村85%的村民都参与种植葡萄。种植葡萄的规模扩大后一些问题也出现了。当时村里的葡萄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村民们对于葡萄的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都缺乏更深层次的了解,农药、肥料的施加上缺乏科学依据,葡萄品质难以提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村在科技特派员团队全力帮扶下成立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以此来规范葡萄的生产与销售。
问: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怎样的呢?
答:建阳区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仁山村74户葡萄种植户就全部入股,每股股金500元,注册资金3.7万元。2010年底应广大葡萄种植户的要求进行扩股,现有社员402户(农民占98.5%),522股,每股股金800元(每股升值300元),共计股金41.76万元,注册资金426.1万元,现有固定资产1600多万元。年底分红平均每人1500元左右。
2007年我们山溪葡萄合作社开始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喷药时间、统一使用山溪商标以及统一销售鲜果。这规范了农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了葡萄的品质,节省了农户种植成本,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凝聚了全村的力量解决了单个农户解决不了的问题。
问:合作社成立以来有遇到什么问题吗?如果有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在合作社建立之初存在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合作社的问题。但随着合作社的发展,村民们切实体会到了合作社为葡萄种植带来的帮助,曾经的不理解转为支持和信任,如今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达到了85%。福建5-7月高温多湿,雨水丰沛,露天栽培葡萄病害发生严重,品质及产量均受到严重影响。为此科特派技术人员带领合作社先后攻关了避雨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12项。通过攻关避雨栽培等技术,葡萄病虫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农药、肥料使用减少15%,优质果率提高5%;通过疏花疏果管理,把葡萄亩产控制在3000斤左右,单个葡萄控制在12克,果品质量显著提升。
问:在合作社的带领下仁山葡萄的种植技术逐渐成熟,有考虑在未来的发展中延伸产业链,融入旅游观光产业吗?
是的,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了。近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有提到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这几年我们都有对如何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进行研究。今年在建阳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建阳区农业农村局、建阳区水吉镇人民政府和我们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共同努力之下,成功举办了福建建阳首届葡萄音乐节。今后也会在这个方面深入研究,为振兴乡村事业添砖加瓦。
在与林先生的交谈中,陈思思进一步了解到了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原因、其经营模式、成立的16年来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以及对未来合作社发展方向的规划,也使团队更深刻地领会了乡镇企业作为乡村振兴内生性造血主力军的强大作用。“以产业之灯,挑亮万家灯火”,再挑灯火队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87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