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代表着当地文化风味的所在,它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物化的汇集与并置,更是一种精神性的情感的集聚。在这个物质需求基本满足的时代,博物馆的精神文化内涵亦需要一处展现的舞台。当博物馆少数民族文化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交织在一起时,时代青年当响应国家号召,助力国家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还乡筑梦,百鸟归巢”团队成员奔赴罗城仫佬族博物馆进行相关采访调查活动,在此活动进行中,我感触颇深。
民族关系是当代中国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对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由56个民族互相结合而成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实体。早在秦汉时期,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各民族就已经共同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两千多年来,分裂与纷争并存,但是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是各民族人心所向,是发展的大势所趋。特别是近代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把中国各民族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抚今追昔,各民族都应为共同缔造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而倍感骄傲。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激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党的民族政策带领着广大人民群众战胜贫困,克服困难,在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能力显著增强。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才是真正的时代主题,民族分裂不可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生存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正是各民族文化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了中华文化“汪洋大海”。它是一部厚重的中国史,是一部各民族文化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由此可见,文化问题在民族团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民族都为中华文化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文化多样性是人类之福,各民族文化之间都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珍惜。尊重和珍惜民族文化,就是要以平等、包容态度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让各民族文化共存共荣。既要爱护自己的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让尊重和欣赏成为对待文化的习惯。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历史上,各民族创造了五彩缤纷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宗教文化、自然科学等文化,蕴含着各民族处理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重要智慧和经验。民族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方面,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而少数民族文化博物馆就可以是精神家园的一个体现。它能利用民族文化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超越阶层、行业、职业、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博物馆里的文物是历史的遗物,更是民族文化、艺术和文明的精华和最高成就的结晶、代表和象征。通过它们人们能了解自己国家、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了解自己国家、民族在推动人类历史文明进步中的历史的积极作用。通过这些集中了各族人民人类智慧和汗水的历史文物,有利于人们在获取关于本地区、本民族和自己国家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育和激发对自己国家、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小处说,文物是源远流长的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处说,文物还是维系一个国家、联系各个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的物化和载体。博物馆就是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让人们回顾、瞻仰历史的重要场所,为人们培育和弘扬自己的民族精神提供了一个好的去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87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