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追溯红色记忆,重红色足迹”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于前往安徽省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实践队队员通过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追寻英雄足迹,重温红色故事,调动了对红色文化学习的能动性,进一步加强了讲好党史故事的底气。
图为功勋长廊外观。
实践队成员到达渡江战役纪念馆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详细了解了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当时的军事形势、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都不容乐观,但是解放军战士们克服万难,前赴后继,挥洒热血,最终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工作人员表示一直很敬畏这些革命英雄们,会一直认真维护场馆秩序,带领更多参观者学习这些革命先烈们的红色精神。
图为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兵团以上领导人。
渡江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巨大的馆身像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拔地而起的斜三角形的场馆,似渡江之船破浪乘风,又似丰碑砥柱人间。整个馆体地面南北长107米、宽39米,舰首跨度35米、悬挑高度44米,以49°角向前倾斜,象征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场馆前方,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位将军的雕像远眺巢湖,眉宇间的锋芒仍旧能感受到当年指挥着千帆竞渡的恢弘气势。
图为渡江战役油画。
实践队成员还观察到纪念馆中大部分游客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了解这场战役,学习其中的红色文化,实践团队员询问了部分家长,从家长的回答中了解到,他们都认为很有必要让孩子从小了解这些红色精神,感谢先人的浴血奋战,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从小就树立要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
图为渡江战役时期的战船。
渡江战役纪念馆展出文物956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8套)、二级文物38件(21套)。纪念馆以基本展陈《百万雄师过大江》为主线,共展出历史照片、文物、油画、雕塑2500余件。馆内陈列有《渡江战役展览》,室内艺术群雕“胜利之师”,纪录片《八百将士忆渡江》,时任第三野战军21军第61师政治部主任李清泉渡江战役日记本、1949年由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授予肥西义城镇塘西村孙玉友的渡江船工光荣证、1951年2月安徽阜阳市颍上县第一任县长邵见秋赠第15军44师130团重炮连战士马怀千(谦)的牌匾!场馆中有一大片的篇幅是讲述军队和人民的,一辆辆独轮车运送着物资,承载着两岸百姓对人民子弟兵深深的牵挂和浓浓的情谊。有一组雕塑,是当时14岁的马毛姐,撑船送解放军渡江的感人场景。虽身中数枪却依然坚持在枪林弹雨中前后三次运送解放军渡江,是长江两岸人民对“亲人的队伍”的支持,更是那段峥嵘岁月里令人动容的珍贵记忆。感慨万千,心绪万千。战士们不顾自身安危所付出的这种大爱,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没有人愿意成为烈士,有时,那只是一种尽职的抉择。人的生命轻重,不在于其存活的长短,而是在于他活得是否有价值。我们会把他们深深地铭记在心里,并无比敬重地向他们——敬礼!我们岁月静好,只因有人在负重前行。
图为大厅里面展示的雕像,描绘了战士冲锋陷阵的状况。
新时代大学生要树立浓厚的人民群众观念,坚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和信心,坚持拼搏奋斗不止,永葆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绽放靓丽青春风采。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后,为落实“学史力行”的要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积极践行渡江战役精神,队员们在恪守疫情防控管理规定和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家乡的防疫志愿活动,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身体安全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渡江战役中牺牲的战士姓名。
总体而言,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团队成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这将推动新时代大学生感悟渡江战役精神的时代内涵,激发青年大学生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奋斗新时代的决心,有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更多、更大、更强的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93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