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宁波8月11日电(通讯员:俞丽莎)2022年7月28日至30日,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暑期实践宁波小分队的成员,来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进行了以“佛教中国化”为主题的三天调研活动。
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佛教对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本次调研活动,“梵音队”宁波小分队也通过走访雪窦寺、七塔禅寺、宝庆讲寺三座充满佛学气息的古寺,了解唐诗之路上典型的地方寺庙,分析佛教中国化的现状,由此把握佛教中国化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宁波小分队调研走访的第一站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的雪窦寺。有学者美赞雪窦为——“欲览溪山秀,甬东惟雪窦”。佛陀一笑,转眼千年,但雪窦山上的梵音却绵延至今。
宋代诗人梅尧臣曾在诗文中如是写道:“山僧好寂静,入云恨不深”。坐落在重峦叠嶂的雪窦山山顶的雪窦资圣禅寺,有“弥勒道场”之美誉,露天的人间弥勒大佛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幸采访了寺内的法师,在与师傅的交流中,我们对雪窦寺的历史渊源、古刹的典故、寺内的建筑形制等都有了更为深刻的把握:
图为梵音队宁波小分队于雪窦山人间弥勒下合影 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梵音队 摄
通过法师的讲解,我们也对寺内的建筑进行了相应的观察,发现寺院内的老建筑和新建筑的确呈现明显的形制差异。老建筑以明清的风格为主体,殿顶飞檐翘角;而新式建筑主要采取唐末宋初的唐式建筑风格,檐角坡度较缓。在学到这样的建筑风格辨别方法后,在后来对七塔禅寺和宝庆讲寺的走访中,成员们也灵活运用,清晰地分辨出了寺内建筑的代表的朝代的风格。
亲切随和的法师还为我们讲述了“布袋弥勒”所代表的“包容、真诚,提得起、放得下,消释烦恼”的乐观精神,由此对处于“内卷”时代的成员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让成员们受益匪浅。在这样快节奏的时代里,遇事要学做好自己,学会自我调节,在不可控的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学会调整自己的心境和态度,用佛教思想消释一些不必要的烦恼,以包容真诚的心态面对生活,帮助他人。
图为雪窦山人间弥勒 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梵音队 摄
宁波小分队走访的第二站是位于宁波市鄞州区的七塔禅寺,七塔禅寺是闹中取静的代表,为浙东“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在七塔禅寺的入口,每人可以领取三炷香,自行入内上香。由寺院正门入内,有一个洗手池,供香客清洁残香,竹质的水瓢、清一色的许愿牌,伴随着风声,传来声声梵响,渺远的风铃声也渐渐飘入耳畔。寺内还隐藏着一座栖心图书馆,内含大量与佛学相关的文献,小分队成员也在此静坐了几个小时,潜心阅读了一些与佛学相关的知识,对后期“佛学中国化”资料的整理有一定的帮助。
七塔禅寺内还有一座被命名为“莲城净邦”的古建筑,院前有一池的锦鲤,从旁养着几盆莲花。佛门中常用“莲花”作为“清净、圣洁”的象征,“莲城净邦”四字,想必也代表着处于闹市中圣洁如莲花的“七塔禅寺”吧!
图为七塔禅寺莲邦净城牌匾 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梵音队 摄
宁波小分队走访的第三站是位于宁波市江北区的宝庆讲寺,宝庆讲寺可谓是现代和传统完美融合的典范。寺内主体建筑呈现宋代风格,各式亭台楼阁精巧秀美,斗拱雕梁、藻井等形式贯穿其间,在保留古典雅致风韵的同时,又不失庄严之美。
行走于宝庆讲寺内,你会不由得被寺庙里的“宗教中国化”氛围感染。在天王殿右侧,有一面“佛教教义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墙。木制框内装裱着12幅精美的书法作品,依次对应每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幅作品下还有与之相应的佛学理念。接待处旁的会客室里也陈列了不少佛教相关的书籍与报刊,室内墙壁上还张贴有关“宗教中国化”的宣传展示。在这样的走访中,成员们看到的不再是虚无的‘佛教中国化”五字,而是在一字一句中,真正理解了“佛教中国化”的含义。
图为梵音队宁波小分队在宝庆讲寺合影 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梵音队 摄
除此之外,在调研走访的三天时间里,小队成员采访一位与对佛学和国学颇有研究的学者,在长达两个小时的交流中,学者带领小队成员了解了我国佛学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战乱不休的东汉时期到文化繁荣、蔚为大观的宋朝,佛学在玄学、惠能大师、理学的影响和推波助澜下,大体形成了现今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
经此一行,小组成员深感在社会主义引导下的中国化的佛学文化的瑰丽与博大精深,也在调研中学会了乐观、旷达地面对生活……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宁波调研,不虚此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97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