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万木芳华,原已时至盛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源心·夏乡”三下乡实践调研队在佛大齐聚,再一次踏上大学生三下乡的旅途。此次,“源心·夏乡”三下乡实践调研队将奔赴河源康禾镇仙坑村,开展为期14天的社会实践。
出发伊始,酷暑夏日炎炎,就似我对大学生三下乡实践调研火热的心。随着时间推进,我们团队来到广东惠州,天气渐变,细雨淅淅沥沥下起来。到达河源市康禾镇仙坑村,天公更是丝毫没有吝啬他的甘露,大雨倾盆而出。但纵使大雨倾盆,却浇不灭“源心·夏乡”队员的热情,也纵使天气易变,不变的仍是我们响应国家号召,扎根乡村,大学生实地考察实践,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的决心。
即使从小在农村生活,但初临仙坑村,来到所租工作站,条件着实也令我大吃一惊。地板上、桌椅上、炉灶上满是灰尘。在炎热的夏天,我们6个男生挤在空调房打地铺。与平日优渥的生活鲜明对比,这次三下乡真的有磨砺我们的心志。我早就预想过调研实践生活的艰辛,虽然这里条件比预想中的更要苛刻,我也不会轻言放弃,与各位同伴一起,顺利、认真完成仙坑三下乡之旅。
打扫完工作站,收拾好行李,简单吃过午饭,大雨过后,我们在村里逛了逛,通过村里副主任的和一些书籍资料的记载,我们大致了解了一下仙坑村。仙坑古村落开基于明朝,距今有400多年历史,传统古建筑与现代居民楼错落分布、巧妙融合、别具一格。我们登上四角楼、八角楼,四角楼、八角楼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它完善的防御体系。护城墙在当时起着守护一方土地的作用,如今更是扮演着守护本土文化的角色。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独特印记,仙坑的四角楼、八角楼是承载历史信息的文物遗存,它就像是一部古书,记载了仙坑几百年的荣辱兴衰,承载了仙坑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古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每一座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这次的八角楼四角楼之旅,激发了我对中国古建筑的兴趣,不得不钦佩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也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而忽略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站在八角城楼上,心中敬畏、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第二天,“源心·夏乡”三下乡实践调研队正式投身忙碌的工作中。在村委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当地特色农业种植地——茶园。任凭山高路长,任凭汗流浃背,团队里没有任何一位队员想要放弃、退缩,都拿出万般热情,凭借着自己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从未放弃。在村委的热心、耐心的讲解下,了解茶对于当地经济促进作用。也在园主的指导和指引下,体验了采茶。“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同样,不登高山,不知登山之累也。我们初来乍到,仅是一两次登高和采茶,就觉劳累。抬起头来,漫山遍是俯身采茶的茶农,很难想象,当地农民为脱贫一复一日作出的努力,也正是一份辛勤,一份收获,才让仙坑村这个美丽富饶,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赢得脱贫攻坚战,想到这,疲惫感烟消云散。在采茶过程中,听茶农老奶奶讲到“劳动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正是如此,我们大学生更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农村,扎根于农村,体验农民生活,让村民看到当代大学生的凌云壮志、未来可期。我们也终将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国家的殷切期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
2022年,是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我很荣幸能加入“源心·夏乡”团队,很荣幸能来到仙坑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源心·夏乡”2022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我们穿过荆棘,我们踏破巨浪,我们一起奔跑,我们一同前进,我们一路向前。前方是波澜壮阔的大海,前方是喷薄的旭日,前方是照亮寰宇的万道霞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97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