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已是仲夏之期。筹备已久的暑期三下乡也随之拉开了序幕。气温仿佛欲以自身的温度来衡量我们的热情那般,缓缓升高而又不见尽头。在这个妙不可言的仲夏之期,我很高兴能以源心夏乡实践团成员的身份,聚于河源仙坑村,共创美丽新画卷。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我们团队包车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出发前往下乡的目的地——仙坑村。一路上,舟车劳顿,疲惫是免不了的,但我们的热情并未受到丝毫的影响。经过四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期盼已久的仙坑村。刚下车,迎面走来的是热情的邓主任和陈委员。在带领我们前往住所的路上,他们给我们介绍了仙坑村的传统建筑——八角楼、四角楼,还为我们讲解了仙坑村的有机绿茶、红茶等,这些无一不让我们期待着接下来的深入了解。最后主任还热情地留我们下来吃午餐,让我们品尝到了地道的龙口粉丝,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仙坑村村民的热情好客。
我们男生居住在青城环境的工作室里,工作室又名仙坑村垃圾银行,是村民们环保生活量化的场所。在这里,村民们可以用可回收垃圾兑换积分,而积分可用于兑换各种生活用品。在工作室里还有很多关于保护环境的宣传手册,这也让我们了解到了青城环境的工作人员是如何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到每个村民的心中的。从主任家回工作室的途中,我们观察到每家每户门前都有分类的垃圾箱,并且村道上非常干净,这也让我们地感受到青城环境的工作成果。
于第一天的工作开展中,我们第一个目的地是闻名遐迩的八角楼与四角楼。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宏大且保存完整的客家民居,让我们深受震撼。在讲解员的讲述下,我们了解到仙坑八角楼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时16年建造完毕,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是广东客家民居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之一,而且风水观在八角楼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既有门前的风水池塘,又有绝妙的地下排水系统,正如罗勇教授所说“风水不是科学,也不是迷信,而是中国人生活居住经验的积累”。而走进其中,我们能观察到八角楼的构造之巧夺天工,城楼内机关暗道繁多,城楼上四通八达,便于战时人员物资的来往,并设有瞭望窗口和枪眼,枪眼多是小圆形和葫芦形,外小里大,视野较好,便于对外射击。而八角楼在八个方向分别各有一个碉堡,构成了“双保险”的护城河。由此可见,先辈们智慧之高。八角楼不仅是客家人们的防御堡垒,更是客家人们的智慧结晶。
在当天下午,我们在村委的带领下,前往了村集体的扶贫产业——茶园,在漫山遍野的茶园里,我们通过体验采茶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到仙坑村茶文化底蕴之深。据了解,每年茶叶为仙坑村村民提供几十万的收入,助力加快脱贫致富的进程。藏身于云雾之间的茶园让我们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登上茶园山顶,俯瞰整个仙坑村,一望无际的茶园为村民们带来的不仅是收入,更是丰富精神世界的财富。
地处云雾缭绕的群山之间的仙坑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希望仙坑村将来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希望我们团队能在此次下乡中收获丰厚的经验和成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97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