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为挖掘仙坑村教育文脉,了解仙坑村文化历史,促进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传播,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源心·夏乡”队伍在村民冯木兰带领前往登云书院进行参观,通过聆听登云书院历史典故及其现实意义,以此了解客家教育文化。 观书院风貌,品光辉历史 下午4点,“源心·夏乡”队伍成员在村民冯木兰带领下来到仙坑村著名的登云书院。穿过被翠竹绿树包围的阶梯,几番转折之后,两座整洁亮丽,又透露着古朴气息的建筑物现于眼前,在建筑之前的,是几尊再现过去教书场景的塑像和几块残缺不全的墙基,而这,就是登云书院。据村民冯木兰介绍,叶本伦于乾隆二年考中进士,性善,嗜读书,好游玩,曾长期游历江南,因仰慕当地学风和优秀文化教育设施,根据苏杭地区几个著名书院格局,描绘了一幅“文阁图”,拟返乡修筑“登云书院,未果,其子孙叶佑堂遵循其叔祖教诲,于1818年建成登云书院。建成以后,叶佑堂还请来河源地区最优秀的教师任教,许多学子慕名而来,登云书院声名远扬,也因此有了“书香之梓”的誉称。据史料记载,清朝翰林院院士江绍仪曾到访仙坑,并留下“松涛四壁月三更,楼上银灯几点明。夜半忽闻天籁响,万山围住读书声”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因此“登云书声”被誉为“仙坑八景”之一,在当时,登云书院是河源地区最著名,最具有影响力的书院之一。只可惜,这座远近闻名的书院终究是承受不住时间与战乱的摧残而倒塌了,如今是在万科集团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之下才重建起来,仙坑教育文化血脉才得以生生不息。 登云书香浓,客韵诗画里 走进书院内部,发现书院内部的装修不同于外部透支古典气息,内部环境具现代气息。靠前的一座建筑被分为两间房屋:左侧是供村里妇女协会开会的“妇女之家”,右侧则是供小孩子练习书法的。走进靠里的建筑,左侧摆放着一个大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各式书籍,同时摆放又许多木制桌椅和空调,俨然是一个小图书馆。据村民介绍,现在的登云书院不只是象征客家教育文化的一个符号,还更具有现实意义。她经常和当地妇女到“妇女之家”商讨在仙坑村开展妇女相关工作的内容,同时,登云书院还是当地小学生的“第二课堂”,书院收藏书籍3000多本,提供给当地村民与小孩阅读,仙坑的小学生也时常在这里开展各种活动,墙壁还挂着这些孩子绘制的图画。登云书院还开设的东源县《亲子悦读》公益读书栏目,通过联合县教育局,携手众多家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亲子共读,在陪孩子阅读书籍的同时,既促进了家庭亲子关系和谐,又能让孩子享受知识的熏陶,从书中汲取智慧,提升修养,为仙坑村建设美丽和谐乡村贡献出力。又岁月腐蚀了登云书院的模样,却未曾磨灭其中蕴含着的“崇文重教”的精神,只因它深深地扎根于客家的文化血脉之中。 田园诗梦,未来可期 据了解,听冯木兰介绍,登云书院原有三座,但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倒塌了。为了最大限度还原登云书院的历史原貌,保留登云书院的历史记忆,当地与万科集团合作,邀请了多所高校的专家进行反复的调研、勘察,才有了如今的登云书院。包括登云书院在内,仙坑村的八角楼等古建筑也得到了修建。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和富有特色的生态产业,催生了仙坑村的旅游业,每天都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当地人也和广东宝牛乡村旅游公司合作了“万家旅舍”项目,将闲置民房改造成民宿,为当地村民创造了不菲的收入。 记录历史,承载文化,传承精神,登云书院陪伴仙坑村百年之久,它代表了仙坑村的教育文化,记录了仙坑村教育历史的点点滴滴,寄托着仙坑村人民的教育精神。如今修缮后登云书院也将继续延续它的价值,将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精神传递仙坑村的莘莘学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99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