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不拥有地球,而仅仅属于地球,让我们一起奏响地球之歌,让乡村环境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地绿白云花悦目,水蓝天境草舒心。为了解乡村自然环境保护情况,“源心·夏乡”实践队于6月30日深入仙坑村走访调研其人居整治情况。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既要有“金色”价值,更要有“绿色”颜值。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需要发挥好生态文明的引领作用,于是“源心·夏乡”队伍在仙坑村开展关于环境保护的走访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当地居民也十分积极配合填写调查问卷,配合实践队伍的活动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源心·夏乡”队伍也发现了仙坑村存在的部分问题:一方面,河道浑黄浊水流,仙坑村具有水污染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含有一些杂质,需要村民们自己过滤才能正常使用。另一方面,研学与旅游产业是仙坑村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村民一般多在家中置办民宿,而民宿的经营一般需要置备一些一次性用品,但大多时候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每家每户都配备有专门的垃圾桶。这种简单的分类的垃圾桶,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分别分为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两种,减轻了村民们分类的难度,让更多人能直接参与到垃圾分类的环保行动中。村民们分类好的垃圾将被运输到村里的堆肥厂,转化为肥料,以进行二次利用。
垃圾分类是一种环境保护的方式。实施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占地、变废为宝、减轻污染,使资源得到二次利用。通过仙坑村的做法,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垃圾分类就是将垃圾分门别类地投放,并通过分类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并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
为了进一步了解仙坑村垃圾分类实施带来的效益,倡导更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当天下午,“源心·夏乡”实践队的成员们前往仙坑村堆肥厂以及当地社区花园,了解了当地垃圾分类实施的状况。该村除了每家每户都配备有垃圾分类箱之外,还有专人把村民家中分好类的垃圾将运往堆肥厂,垃圾将在此经过粉碎、发酵、高温等过程转化为肥料,供村民们二次使用到农田里去。而社区花园则是一种人人都能参与的园艺生活方式。厨余垃圾成肥后所有村民都可以用来滋养这片共同的土地。仙坑村社区花园的出现让垃圾分类这一环保方式更深入村民们的心中。
垃圾分类,仙坑先行。每一次分类行动都是人们对家园最好的回馈。为此,我们倡议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投放,按照标识对垃圾进行正确投放。适量控制家庭垃圾数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如少使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等。
与此同时,为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我们联合青城环境倡导发展新兴的“零废弃”民宿。
“零废弃”不是完全不产生垃圾,而是尽可能地不产生垃圾。民宿不提供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矿泉水、一次性牙刷套装、浴帽等,也可以在前台购买非一次性的旅行用品。游客们入住时也将相应被告知履行“零废弃”的原则,如随手关灯、垃圾分类等。
绿色生活正当时,垃圾分类伴我行。打造“绿色、低碳、环保”的世界是我们共同的愿景。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文明新风永驻仙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99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