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5日电(通讯员王汉成 王涵星)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曾说,“水产养殖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领域之一,不但为全球人类提供大量优质蛋白质,成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7月3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小海螺青春志愿服务队前往青岛市即墨区钓鱼嘴村开展探索海参养殖,赋能蓝色产业社会实践。
实践队员首先来到钓鱼嘴村村委会,对村书记进行采访。其中村书记介绍到,山东在新技术和新模式上做得比较好,采取的是“零干预”的放养模式,让海参“乘风破浪”地长大,通过养殖户、学界各方努力,数十年来海参养殖的发展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村书记带领实践队员前往养殖基地进行参观,在路上民风淳朴的村民向实践队员热情地问好,实践队员并对村民进行了实地采访。
实践队员对村民进行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涵星 摄
实践队员问道“叔叔,您养殖海参现在收入怎么样?”村民热情地答道,“非常好,你看,我们家家户户都已经翻盖新房子,也有存款了,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在路上,实践队员发现钓鱼嘴村村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甚至儿孙满堂,令实践队员也感到十分的幸福。村民都夸到,多亏了国家好的政策,带领他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走了不久实践队员便来到海参养殖基地,队员发现海参养殖,参苗先在养殖大棚中发育一段时间后,转往室外养殖池中。除此之外,实践队员还了解到,该村养参面积约10万平方,年产量约七八十万斤。海参养殖户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养殖中,来得出养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也经过了许多弯路,不会用料,水温控制不当等,最终通过实践探索出属于该村特色的养殖方式,真正的做到,将指导与生产相结合,提高海参的产量。但实践队员发现该村缺少海产品的加工,并向相关人员提出了建议,使该村海参养殖体系更加完善。
图为实践队员在参观海参养殖基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涵星 摄
实践队员问道“养殖基地是直接与海水相连吗?”养殖基地负责人回答道,“我们这些池塘都是连着的,要定时定期往池子里补充海水。池底是泥沙,根本无法单独抽干一个池塘。”实践队员恍然大悟。纷纷表示,学习到新的知识,补充自己的经验。
养殖基地负责人紧接着向我们介绍到,除养殖池之外,还有连接着海洋,通过潮汐补充天然饵料的天然养殖,户外自然环境四季分明,生长周期长,使生态化养殖的海参品质优良。从参苗到成熟出水需要四年时间,海参养殖对技术和养殖户的耐心都是考验。
实践队员对海参养殖周期长提出了疑问,海参养殖户还通过什么手段获得收入呢。队员了解到,除了养殖创收外,还出售鲜活水产品,有固定的客户,再加上网上直播带货,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生活富裕。并且村民还进行其他的海产品的捕捞贩卖,提高收入。
实践队员们进行海参和螃蟹的捕捞及晾晒,来充分了解海参和其他海产品的养殖,在实践中,队员时刻保持热情,严谨认真地完成每项任务,每次遇到动手的机会,大家都积极的参与,用心的感受,真正的做到了深入一线学习。在巩固专业知识之外,还提高了他们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为接下来的实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图为实践队员和村书记和养殖基地负责人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涵星 摄
通过此次实践,实践队员不仅了解到海参养殖的相关知识,还深刻了解到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新政策下,村民幸福美好的生活,为构建和谐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养殖”、“绿色养殖”做出了有效贡献。我们要勇于担当作为,通过实践认识乡村,充分提高青年学生对乡村的热情,培养对乡村的感情,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赋能蓝色产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00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