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失传的当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知识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以组长为代表,带领志愿者团队就关于梁平居民对非物质文化的了解情况做了相关专题的调研问卷,小队在不同年龄段中,进行了深入调查。志愿者团队同时也在梁平博物馆内了解到各式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非遗文化的历史,走进生活,铭记于心” 2022年8月4日长江师范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鉴湖微光”志愿者团队开展了对当地非遗文化的调研活动,为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遗文化,以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保护传承它。 面对此次活动,志愿者小组积极开展调查。面向不同年龄段的群众们。小孩、年轻人、老人,都进行了现场的采访。得到的答案令人发人深省。老人对当地的非遗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能把一些有着文化来源的小故事讲出来。作为志愿者,大家洗耳恭听,认真学习。在询问他们用什么方式来了解非遗文化时,大多都是当地老人口口相传,有所听闻,以及从梁平博物馆所知。而在采访到较为年轻的小伙子们时,明显感受到对非遗文化生疏了不少。只知道梁平的年画,竹帘等等,认识到的方式大多也都是通过抖音,快手等软件。而对于小朋友们,大多都是沉默不语,有的直接表明了不知道。 “您好老奶奶,您知道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宣传及保护措施吗?”这是王关兰面对这位充分了解非遗文化的老奶奶时,提出的疑问。老奶奶说,“要想保护好,就要让更多年轻人晓得,更要创新,才会有那些年轻孩子们喜欢。当今科技如此发达,科学都在创新,文化更要创新咯。”听完老奶奶的话,志愿者小组深有感触,要想保护好非遗文化,就得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完善非遗发展的保障措施。让非遗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非遗的传承,加以创新创作,给予其新生命力。 “在非遗文化的符号里,追溯梁平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到达梁平博物馆,一股非遗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志愿者小组兴致勃勃,十分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了解到更多的非遗文化。 梁平博物馆里,承载了许许多多文化和历史,更是梁平非遗文化的聚宝盆。实践团成员,面对梁平的木板年画看入了神。其内部详细地记录了年画的题材、人物以及介绍和由来。这块木板不仅仅是雕刻了一段年画,更是雕刻了一段历史。她看完展览室后不禁感叹”:多好啊!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梁平木板年画,神韵古朴,风格泼辣,它在清代早期就已驰名京省,真是历史悠久呀。” 她谈到:在这次志愿者活动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每一个非遗文化都有它们自己的一段故事,并且都十分有意义。因此她想将所学到的知识分享给更多人,把非遗文化讲出去,让大家都能对非遗重视起来,这也是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意义。 深入博物馆内,也有许许多多的非遗物品吸引到了志愿者小组。有音乐形式的梁平抬儿调,反应了当地的风土习俗;有巴渝文化特色的梁平癞子锣鼓,烘托出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更有端庄华丽的梁平戏服,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演奏技艺…… 志愿者小组在了解到每一个非遗文化后,实践团成员表示: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当必要的一件事,非遗文化有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形式,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其次也能够保护我们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团结,更是青年一代的文化启蒙和爱国主义教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01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