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航建校以来,七十年不忘初心,莘莘学子坚守着航空报国的决心与信心,一路砥砺前行。近日,正值南航建校七十周年的欢庆日子里,为进一步发扬南航精神,深入体会南航教育与我国军工的深入联系,南航长空学院“寻访军工足迹,倾听南航声音”团队对历届毕业生在军工企业中对南航精神的传承与表达进行了探访与学习,并据此开展了一场难忘的社会实践。
艰苦卓绝求创新,孜孜不倦做贡献
7月中旬,团队成员有幸通过电话联系到了南京航空学院第一届飞机制造系毕业的高忠社先生,并于7月30日在高老先生家中进行线下采访。高老先生先后在国防保密一ー二厂、六 O 一所、六 O 三所任专业组副组长、技术情报科副科长、室主任、副总师、科技委副主任等职。
“我那会哪来的什么计算机啊?我们一个单位几百号人就几台手摇式计算器,天天工作就是围着那些计算器转来转去的。当时上级要求很严,小数点都是要算到后6位的,有的时候用不了计算器就要老老实实用手算,那叫一个艰苦呐。”在和高忠社先生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新中国刚成立时,整个国家在技术层面都较为落后,在科研方面也没有计算机来辅助研究。在国家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才使得民航达到今天的高度发展。
退休后,高忠社老先生仍然在不断研究航天相关领域,完善相关的理论与技术运用。最后,高忠社老先生向母校表达了深切的感情,怀念当年的艰苦奋斗精神,并且对我们当代学生做出了鼓励,希望我们能够秉承他们的优良精神,继续奋斗。
沉心静气做学识,共同合作谋发展
7月30日,团队成员来到了中国航天第一个研制基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团队成员参观了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模型和零部件,并在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下初步了解了各型号的基本属性与特点。跟随科研人员的脚步,小队成员又亲自来到实验场地、生产车间见证了一枚火箭从研发到最终生产成型所经历的千锤万凿的历程,也体验了一把航天技术人员的科研工作环境。参观完研究院之后,团队成员又拜访了徐勤、郑大勇等几位南航校友。
身为CZ2丙型号副总师徐勤,是南航1990级校友,徐总师在采访时提到“那时南航整个学校就像是一个大系,无论是学机械还是学电气,无论大一还是大四,似乎所有的教材都有航空、飞机的字眼,所有人都在学习研究航空飞机的某个部分,专业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专业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少,这点有些像航天院的总体部,专业多、分工细。”南航在他的眼中是洁净的天空蓝,致力于研究航空航天事业,纯粹地为着祖国做出属于南航的贡献。从这番谈话中,我们体悟到了南航人踏实刻苦,团结协作的精神。
1996级南航校友郑大勇,目前任职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副所长。采访中,郑大勇提到“胡俊教授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在他的身上无处不体现着严谨与自律。一年365天除了春节和一些重大的节日,胡老师每天早上都会按时出现在实验室中指导他们研究课题,并且晚上也要留在他们之后才动身离开。”
在平时的生活中胡老师也关心着他们每位学生,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大家庭的氛围。直到今天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当年跟随胡老师的过程中养成的。”从学长的话里能体会到南航师生间互相关爱的和谐氛围。,说到这里的时候,学长还亲切地对我们祝福道:“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继承南航的深空蓝,在未来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正是有着南航人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南航精神得以不断发展和延续。
七月中旬至今,在参观各大航空企业(研究所)和拜访各地南航校友后,团队成员纷纷表达出了对军工学习强烈的求知欲,与此同时,大家纷纷感叹中国军工行业的进步与强大,同时传达着各自对未来的期盼以及学成报国的决心。从国防薄弱、先进设备与世界强国相差甚远到如今国产大飞机开启新纪元;从处处被制裁到如今的军工行业国产化前景广阔。我们看到,都无一例外地需要我们无数国人具备学习军工的强烈意愿以及创新技术、造福国民的远大抱负。同时,我们在校友们身上学习到了南航各代人所诠释的时代精神,这也在我们团队的心里埋下一颗南航精神的种子,等着未来学有所成的那天,我们将诠释着我们这一代人的南航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11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