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寻访红色印记,传承梅园精神。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队于7月29日,前往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进行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梅园新村是纪念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于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在南京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革命纪念馆,通过参观红色基地,队员们追忆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勇担新时代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缅怀革命伟人,展现梅园风范
踏入梅园新村纪念馆,便看到一座醒目的周恩来铜像。队员们在铜像前列队,深切缅怀和追思周恩来同志的卓越功勋和崇高风范。据讲解员介绍,这是以周恩来同志当年步出梅园新村30号大门的一张照片为原型建造的,展现了周恩来坚定沉着、机智、从容的革命家风度,铜像下没有基座而是一段红色大理石铺成的路,这象征着周总理一生所走过的是革命的红色道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就这样呈现在了队员们眼前,带领大家一起走入那段峥嵘岁月。
再现“南京谈判”,传承梅园精神
走入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映入眼帘的汉白玉浮雕是整个展厅的视觉中心,一下抓住了队员们的眼球。浮雕上镌刻着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群像,反S型的画面,象征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曲折道路和事业后继有人的期待。大量史料,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充分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家高超的谈判技巧 以及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馆中的每一件藏品,都记录着那段不平凡的岁月,都彰显了每一位革命家的“梅园精神”。
深入先辈生活,追忆往昔岁月
紧接着队员们来到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其包括梅园新村30号,35号,17号,据讲解员所介绍,30号是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35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钱英等同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17号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所在地,设有会议室、新闻组抄报室、第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处长办公室、电讯室、以及工作人员的宿舍等。据说,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里的文物都按当年原貌陈列、摆放。简陋朴素的生活条件、处处隐藏着危机和特务监视的工作环境,重现了周恩来总理和老一辈革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努力工作朴素生活的场景。队员们通过革命先辈们真实的生活场景,追忆往昔峥嵘岁月,深知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决心。
通过此次参观梅园新村活动,队员们了解到党事业发展的曲折艰辛,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无畏精神,接受了党史教育的学习,增强了爱国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代青年要将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转化为意志顽强的工作和学习作风,学习传承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去响应国家的号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不断的鞭策自己,以严格的规范要求自己,传承梅园风范,学习梅园精神,勇担社会责任,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贡献一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14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