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访乡村,探寻在乡村振兴中的“双碳”之路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 作者:冷饮达咩

走访乡村,探寻在乡村振兴中的“双碳”之路

为早日实现国家提出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重大战略目标,及探索“双碳”背景下乡村绿色减排路径,了解“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振兴”。6月25日起至8月10日,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锚定国家‘双碳’目标,擦亮乡村振兴底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兵分几路于信阳市息县徐集社区和中国碳氢农业碳中和项目弯柳树示范区、周口市太康县老冢镇示范村刘寨、商水县谭庄镇侯庄村、濮阳市清丰县城关镇等主要实践地点,实地展开了“双碳”与乡村振兴的相关调研。

实践团队围绕着乡村的能源结构,环境建设,民生问题,经济建设,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和考研,主要是走访实践团成员家乡所在地的农村乡镇和农村示范村、示范区。通过了解家乡的村民在生活、农业、交通、生产等方面碳排放情况和对绿色低碳环保生活的认知,以期为在控制减排为前提下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思路新方向,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受疫情影响,实践团于6月10日开展线上研讨会,决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下联合发放问卷,线下分地区进行田野调查和访谈。

碳汇经济两手抓 兴乡富农两不误

7月6日上午,实践团成员任静茹来到信阳市息县徐集村,一进到村子,就看到许多路边果农在卖水果。村民告诉她,之前这里环境破坏严重,绕村而流的澺河因为村民生产方式过于传统,垃圾废水乱排,常年污浊。且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村子发展十分滞缓。但是近年来,这个村子里的村民张全发现自家种植的一颗桃树和两颗梨树接出的果实香甜可口,他觉得当地水土适合种植果林,便率先种植了三亩桃树,两亩梨树。夏天卖桃子,到秋天时再卖梨子,第一年丰收经济效益颇佳。村民纷纷效仿,一些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听闻也专门回家种植经济林,同时结合网络下单,线下配送,现场采摘等新的销售形式以增加销量和知名度。经济林的种植使得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大为改变,大片经济林依澺河而傍,河水肉眼可见的清澈了,空气更新鲜了,村民生活得更幸福,更小康了。下午,她来到中国碳氢农业碳中和项目弯柳树示范区,于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第一书记沟通交流当地碳氢项目并且参观碳氢农作物。弯柳树村自2014年一直探索减碳排放,少用化肥的种植模式,2016年开始使用酵素施肥,2021年引进碳氢农业碳中和项目,碳氢肥原料全部来源于爱心企业捐赠,并由远古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利用碳氢种出来的作物在外观上、口感上、产量上都有很大提升,村民从不理解到欣然接受再到主动宣传,如今弯柳树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产业链,并且利用”以一村带百村“的模式,将生态和经济效益进行辐射。

7月13日,谢丙灵同学跟随刘寨村村干部的脚步来到村中,该村已于2018年开始进行修缮道路等项目以推动乡村振兴。进入村中,刘书记就向他介绍说:“我们村子可上过新闻联播啊!”原来,刘寨村的一大亮点是特色的发电项目,这个村子通过特色产业——“塘上发电,塘下养鱼”增添了脱贫新动能。“渔光互补”是刘寨村的综合脱贫和环境改造工程,原本三个1974年挖的三个面积近百亩的废弃坑塘,现在水里可以养鱼种藕,四周及水面为光伏发电项目,同时可以旅游观光。不仅改善了用能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更是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村里的贫困户不仅用电不花钱,每年还可以获得一定分红。充分发挥了将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思路,刘寨村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产业扶贫等均取得明显成效。

深入基层了民心 宣传讲解助振兴

7.28日下午,位于河南省周口市的实践团成员付祎昀前往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谭庄镇和张庄乡新桥村开展田野调查和知识宣传。村里的老支书带她挨户走访,从关于低碳绿色生活的问题到农田作业的情况,从村里的绿荫蔽棚的葡萄种植园到热闹非凡的养殖场,村民们十分配合。看到的村容村貌也令人欣慰:整洁有序的垃圾桶,平坦宽敞的水泥路,齐全完善的健身器材,成片的绿荫树木。村民们虽然不太了解国家的“双碳”政策,但是听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也是十分配合和支持。”和你们谈话之前,国家的“双碳”目标对于我们这些村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感觉离我们非常遥远,通过和你们的交谈,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原来我们对实现“双碳”目标也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交谈中,村民们都纷纷表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支持。

尽管社会实践画上了句号,但青年对社会实践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因为思想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升华。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的贫困问题,但中国在乡村振兴上的脚步未曾停下,正踏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双碳”是在这一征程上要登上的山峰,以“双碳”为新目标促进乡村振兴定能为可持续发展交上出彩答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16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法”韵南国伴古迹:武大学子赴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时光的长卷中,文物古迹如同无声的史官,铭刻着岁月的厚重与辉煌。它们是民族记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桥梁。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文化瑰宝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保护…… 李彦卿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韵北国护古迹:武大学子赴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文物古迹宛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兴衰变迁。然而,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自新《文…… 邓春林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护遗迹传薪火:武大学子赴17省37市113处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社会实践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桥梁。随着时代的快…… 张婧妍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韵江城护古迹:武大学子探寻革命文物保护新途纪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古迹是文明的忠实见证者,凝聚着岁月的深沉印记。它们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诸多挑战…… 赵晓玲、王子希、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山东省多市开展社会实践

2025年1月10日至1月1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前往山东省多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调研期间,队员们在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淄博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淄…… 张景博 张盛伦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湖南省茶陵县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保

202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聚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前往湖南省茶陵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期间,队员们跟随茶陵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实地考…… 黄婧怡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最新发布

共话古寺佛学,中国计量大学小队于新昌采访佛学专家
大学生网报宁波8月13日电(通讯员郭雯芳)7月23日,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暑期社会实践小队(简称梵音队)新昌小分队的成员们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大佛寺展开以“宗教中国化”为主题的实地调查研究,在调研…
莹莹火之星 绚烂童年心
又是一年暑假沉李浮瓜、丽藻春葩,随着孩子们满载欢喜的回家,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莹莹之火,灼华凤城”公益团队活动7月1号在泰州市等地如期举行。该志愿活动主要是由大学生志愿者对小学生进行的辅导公益…
萤火之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七月的风即将吹往八月,七月的太阳即将照向八月。不知不觉中,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火之行,灼华凤城”公益支教团队为期二十一天的社会实践来到尾声。7月4日至7月24日,该团队积极组织志愿者,规划特色课…
安财歙砚调查团之调查规划
为了深入了解徽州歙砚的发展情况,更好地将非遗技术与乡村振兴结合。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学子亲身前往黄山市歙县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之前,队长带领小队成员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方案。包括调查的目的与调查…
追团忆史青年队开展暑期实践线上宣讲会
追团忆史青年队开展暑期实践线上宣讲会大学生网合肥8月13日电(通讯员侯福将张永庆)2022年7月20日,安徽大学历史学院追团忆史青年队正式召开“青年志,中国梦”线上宣讲会,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关注。在此次…
安财学子:守护非遗文化,传承历史文脉
为感受非遗文化的温度,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发扬青年一代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增强广大居民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意识与保护意识。2022年6月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非遗文化调研团在安徽省蚌埠市展开…
山东大学生探访红色遗迹,寻找红色记忆
七月的盛夏,骄阳似火,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改革开放社会调研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的红色遗迹,追寻着我们心中的红色回忆。首先我们先来到了郓城传递文化博物馆,在这里我看到了郓城的抗战经…
愿以小小萤火 晖映颗颗童心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焦金流石,夏日可畏。为了传播爱与希望,贯彻时代教育方针,促进小朋友身心健康发展。自7月1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萤之火,灼华凤城”公益实践团队在泰州市陆续…
弘扬传统文化青春献党志愿队在行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需要有人去学习、传承和弘扬。利用假期,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青春献党志愿队的队员们志愿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于是,曲阜师范大学网…
萤火之行 见证成长脱变
瓦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火热的太阳挂在天空中。就在这一个炎热的七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火之行公益暑托班正在火热进行中。一批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志愿者们分成三地,面向小朋友们开展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