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红色之路,学百年党史 为了深刻感受“ 走红色之路,学百年党史”这一社会实践项目,并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机电工程学院“走红色之路,学百年党史”社会实践小队,于8月12号,正式开始探寻红色故事和足迹,从中深刻体会中共精神,弘扬红色文化。 由于疫情的影响,社会实践小队无法线下集中展开活动,因此根据组长决定,团队成员在各自所在地,进行社会实践。8月13号,顶着烈日,“走红色之路,学百年党史”社会实践小队走进位于永嘉五尺乡"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开展社会实践项目,重温那段红色历史,接受革命精神洗礼。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温州永嘉的青山绿水,曾因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谢灵运的诗篇而名扬天下。永嘉这座“千年古县”,除了满眼的绿色,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1930年,在楠溪江畔,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成立,这是列入中央军委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浙江本土建立的唯一一支正式的红军队伍,当年在全省乃至全国革命斗争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来到红十三军教育基地,在“红绿融合”的浙南红军小镇,寻访深藏在大山深处的红色记忆,感悟革命先辈们的“诗和远方”。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由军部旧址、纪念馆、纪念碑广场三部分组成。跟随黄勇的脚步,我们首先来到军部旧址。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古祠堂) 这是一座“口”字形的古祠堂,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正门上方横匾,镌刻着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14个大字。走进屋内,中央天井是一方形水池,几尾红田鱼正在水中悠游,正厅就是当年红十三军召开会议的地方。当年红十三军开作战会议所使用的长板凳、书桌等陈设犹在,枪支、刀具等也被留存了下来,胡公冕、陈文杰的简陋卧室都是按照当年的样子陈设的,通过这些斑驳物件,当年红十三军的光辉战斗历程变得更加鲜活:红十三军最盛时全军拥有6000多人,打平阳、克缙云、袭瓯渠、战温岭、攻壶镇,1930年至1934年间,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先后牺牲的将士有1700余人,营连以上的干部几乎全部牺牲。 (古祠堂内的简陋陈设) 走出旧址,对面不远处就是纪念馆。2019年10月21日,全新布展的红十三军纪念馆重新开放迎客。 (红十三军纪念馆正门口) 步入馆内,首先看到的是红十三军7位主要领导和功勋人物的塑像。两大展厅分布在回形走廊两边,通过八个部分的内容展现了红十三军的诞生背景、建立、战事活动、重整、后期斗争、后续影响等相关内容。 (红十三军7位主要领导和功勋人物的塑像) 在旧址和纪念馆之间,还有一处红色景点——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当天,室外气温超过30℃,但陆续有游客爬上高高的台阶,敬献花篮,驻足默哀,鞠躬致敬。在庄严肃穆的红十三军纪念碑前,还有很多人选择在此重温入党誓词。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 时光不再,英雄星逝,他们的精神长存,犹如黑夜的明灯盏盏,照亮着党前进的道路。他们的光辉业绩和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每一位中国人在新的时花谱写新的篇章。通过这一次红色之行,社会实践小队深刻地感受到,如今的太平盛世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任何人都必须铭记于心。就如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祖国强盛、人民富足,享受岁月静好当然可以,然而任何人决不能忘记今天的强盛与富足是多么来之不易,决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以及正在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负重前行的英雄! 撰稿人:赵一墨 联系电话:13968707366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17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