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美术学院1908班组织的“寻找故事我来写”团队从2022年6月20日至8月20日,在江苏、浙江、贵州、河南、上海、山东、广东等省市各地的村镇开展脱贫攻坚的成就调研,本次活动激励大家去深入基层,了解基层,选择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战地——农村,采取用以前的老照片与脱贫胜利后的照片进行对比,聆听故事,展示故事,借此来表现我国脱贫攻坚成果。
图为被采访者旧屋以及被采访者的母亲照片。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全面脱贫,步入了人人有饭吃的全面小康社会,现如今日子过的富足美满,贫困生活似乎已经十分遥远,借着本次下乡活动,我深入了解了爷爷所经历过的艰苦岁月。
爷爷名叫贾全文,今年88岁,1935年生,家中有兄弟两人和其他姐妹,完整地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改革开放。爷爷家里曾经是村里最穷的一户人家,1951年,父亲去世后17岁的他离开农村独自前往上海学手艺,留奶奶独自拉扯大三个孩子,1995年退休后回到农村,直到此时家中过的依然有些拮据,直到拆迁后,家里的生活终于得到改善,过上了每天吃鱼吃肉的日子。
图为团队成员在被采访者家中采访。
爷爷年轻时从家里继承的只有半间已有七八十年高龄的老旧砖房,老房子既不遮风也不挡雨,每当下雨,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正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景象。自改革开放后,爷爷的工资提高,也只能维持住全家六口人的生计而已,离造一间新房还很远。
图为被采访者观看并寻找老照片。
再后来,兢兢业业地工作几十年,爷爷终于盖起了新房,虽然新房仍然有些地方漏雨,但终于够一大家子人居住,此后三个孩子也离开家出去打拼,相继成家有了自己的房子。
直到拆迁后,爷爷终于正式住进了城里。现如今,住在有空调、不漏雨的房子里,每天都有肉吃,爷爷表示十分幸福,回想当年,就算村里最有钱的一户人家也只有主人一家三口能吃上白米饭,旁人只能喝粥。在各类社会保障政策下,老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不再是问题,如今生活中最大的问题也变成了随着年龄增长带来的各种病痛和其伴随的巨大开销,虽然我国的医保十分完善,但时间毕竟是一把杀猪刀,年纪带来的脆弱就像反复裂开又补上的口子,难以解决。但至少大部分老人家里的经济还负担得起这件事。
图为团队成员采集到的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大港街道厚角村老照片。
中国的发展在老人过往的生活中历历在目,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底层百姓从饥寒交迫到吃得上饭,再到现在的全面小康,吃饱穿暖,每天有肉吃,党的领导功不可没。自新中国建立起,国家的脱贫工作从未停止,人们的生活变化有目共睹,老人看病贵、看病难的困扰被重视被改善的情况人民也都看得见,在2021年,我国实现了全面小康,迈向下一个新目标,中国共产党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为百年征程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回忆起我自己幼时的中国,青砖暗巷水泥路,清茶淡饭就馒头,到如今也不过就二十年,不由感慨世事变迁,祖国的发展就好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眼前风景瞬息万变,我时常反思自己能否跟得上这列车的征程,又或者是否能为它的行驶填一份燃料,然而审视一番,自己不也在这列车上被拖着飞速前进吗?不过眼前风景变幻却没有发现自己身在其间罢了。思及此处,大约只是尽己所能好好生活也算是一种助力了吧,就如爷爷的生活乍看只是个人挣扎与奋斗的历程,大环境的变化与国家的帮助却时时闪烁其间。或许我倾其一生也成不了牵头的那一批先驱者,但至少能做到不拖后腿,也是对此的一种答复。
图为团队成员采集到的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大港街道厚角村现在照片。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前人的苦难值得被我们铭记,在今夕的对比中,方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更应当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面向未来。
图为团队成员与被采访老人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17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