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非遗的身影显得特别活跃,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也日益凸显。而非遗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不是非遗对乡村振兴单向的助力,而是非遗和乡村振兴相互赋能,相互助力,良性互动。非遗和乡村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许多非遗项目原本就产生于乡村,来自于乡村的生产和生活,其根就在乡村,生命力也在乡村。为进一步了解非遗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管理学院惟精惟一实践队与2022年6月至7月前往日照市博物馆、两城镇黑陶厂和刘式盘扣等地对日照市特色非遗文化展开实地调研。
经过前期召开会议详细规划实践的细节,实践队进行了细致的任务分配并确定了具体的实践时间和地点,为了解日照具体的特色非遗文化,部分实践队员于6月28日下午前往日照市博物馆,在博物馆中了解到了盘扣、过门笺、黑陶、剪纸等日照非遗文化历史,通过采访工作人员和游览的游客,最终确定黑陶和刘式盘扣为本次实践的重点调研对象。通过在线上线下同时投放调查问卷,实践队对人们对于非遗文化的认识程度有了一定了解,为了增强当代青年对于日照特色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实践队决定从教育方面出发,于6月30日早上前往曲师大附中进行了主题宣讲,同学们反响热烈,学校也表示将开展非遗文化方面的教育,此次宣讲效果良好。
为近距离接触特色非遗文化,实践队员分别于6月30日和7月1日分组前往五莲县刘式盘扣和两城镇黑陶厂。
6月30日下午实践队部分成员前往五莲县刘式盘扣,感受这项非遗技艺的细腻。“刘氏盘扣制作技艺”是五莲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于2021年11月入选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刘氏盘扣实践中,非遗传承人刘冬梅老师带领实践队员浏览了各式各样的盘扣,对每一种盘扣都做了详细地介绍,实践队员了解到盘扣是从古老的“结”发展起来的,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针一线、一绕一结、一圈一环,作为五莲刘氏盘扣第五代非遗传承人,刘冬梅用三十余年的光阴传承着这项技艺,她携带着小小的盘扣步入广阔的文化场域和时代语境,走出了一条向上的、不凡的、崭新的发展之路,如今的盘扣用途十分广泛,深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用来固定衣襟或装饰衣物,可以作为杯垫,可以用来装饰包包或作为包包的卡扣,还可以作为挂饰佩戴,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为乡村振兴贡献着力量,刘冬梅老师让实践队员亲手体验制作盘扣,表示日后将寻找新的发展路径让盘扣越来越贴合大众喜好,与时代发展同频。
7月1日下午实践队部分成员前往两城镇黑陶厂,感受黑陶传统工艺的魅力。日照两城镇遗址,是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山东龙山文化的重要地点,遗址中的陶制品以黑陶居多,陶质细腻、表面磨光而呈黝黑光亮,常见的有蛋壳陶高柄杯,其它还有灰陶、褐陶、红陶、白陶,形成了龙山文化两城类型的独特的文化面貌,成为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两城镇中由黑陶非遗传承人刘加东老师继承的黑陶厂也因黑陶工艺而出名,刘加东老师带领实践队员在黑陶厂内参观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黑陶制品,在实践队员的询问下老师一边带实践队员参观黑陶制作过程一边进行讲解,并让实践队员亲手操作体验,筛选陶泥、晾晒、过滤、入窑烧制、抛光……不论大小,黑陶制作从开始到最后成型大约要经历一个半月,自1991年开始接触黑陶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十几年的坚守,刘加东老师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保护这项特色非遗文化,如今的黑陶已闻名中外,常作为国礼送给外国,但如今黑陶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非遗文化也缺少有效措施的保护,在实践队员建议可以借助互联网等平台下刘加东老师表示将会将黑陶与时代相融合,继续为经济发展贡献非遗文化的力量。
在多地的调研中,实践队员总结道,在乡村振兴中,非遗一方面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民族精神的载体,使乡村有了灵魂。另一方面,一些经济价值突出的非遗项目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形成了特色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为村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此外,非遗元素还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不仅大大增强了乡村旅游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吸引力,也使得传统的非遗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更新的面貌、更多样的方式、更迷人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使如今的乡村更有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为更好地让实践成果鲜明直观的展现在大众面前,实践队在调研后期制作了关于黑陶、盘扣等多张特色实践海报,将实践队实地调研的内容、感悟及收获全部用海报具体展现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17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