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安徽省桐城市黄梅戏发展现状,推动黄梅戏的传承发展,2022年8月1日,湘潭大学商学院赴安徽省桐城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桐城黄梅戏剧团采访戏曲演员姚杜和赵婷。
姚杜,桐城黄梅戏剧团当家小生,从十五岁开始学习黄梅戏,至今已有22年;赵婷,桐城黄梅戏剧团女演员,目前已从艺十年。为更深入了解黄梅戏,调研团队慕名前来采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尚未进入剧团,远远地,调研团队就听到他们排练的声音,“为圆那绿色的梦,定格那满眼的春……”,唱腔淳朴清新、细腻动人,这是新创现代黄梅戏《青山鉴》。在得知调研团队此行目的后,他们表示很愿意接受采访。
戏曲演员是怎样“炼成”的?
相比于戏曲演员,相信很多人对出演电视剧、电影的演员们更加熟悉。熟记台词、锤炼演技是这些演员们必不可少的功底。那么,作为一名戏曲演员的自我修养又是什么呢?姚杜告诉调研团队,“戏曲演员其实也分为不同种类,从而需要具备不同的条件”。在戏曲行当中,有专攻唱腔的,比如铜锤花脸,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有专攻武打的,比如武丑等,就需要具备弹跳力、腹肌力和爆发力都良好的身体素质。然而,不管是什么行当,“四功五法”才是戏曲演员最基本的修养。所谓“四功五法”,指的是戏曲演员“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功夫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的合称。为了练好这些基本功,姚杜和赵婷每天都需要练习十多个小时,从早到晚,少有停歇。赵婷还和调研团队分享了她的一次学校演出经历,在演出中她仅用一只脚站立在一张十分小的椅子上,并完成各种高难度的身段技巧,练习十分痛苦,但还是坚持下来了。舞台上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都需要演员们在舞台下进行上百次的练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完美演出的背后都由戏曲演员坚持不懈的汗水铸就。
黄梅戏发展正面临双重困境
在走进了戏曲演员之后,调研团队继续走进黄梅戏。随着采访的逐渐深入,调研团队进一步了解了黄梅戏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以黄梅戏为代表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被人们所忽视。珍珠蒙尘,黄梅戏正在消逝。原因何在?首先要谈到的是人才流失问题,关于黄梅戏演员的工资待遇,姚杜不无遗憾,“戏曲演员的工资普遍都偏低,很多年轻演员入不敷出”。在谈到戏剧团每年招新的问题上,他说,“现在戏剧新人很难招,尤其是男演员很少”,并指出戏剧演员难招的原因就在于薪资低,待遇不好。面对当下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和不堪重负的生活压力,大多数人追求的都是高报酬的工作,黄梅戏的人才流失便由此而来。
第一重困境在于人才的流失,而第二重困境便在于观众的流失了。观众为何越变越少?赵婷对此无限感慨,“现在能够静下心来走进剧场看戏的人比较少,可能是因为文化快餐吧,现在大家更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而不愿意去看戏”。也许是快节奏的生活和多元化的娱乐方式,使得黄梅戏暂时失去了吸引力。与此相反,一场电影能够在两到三个小时之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勾画跌宕起伏的情节和营造独特的“电影院”气氛,吸引了大批观众。然而,调研团队认为,黄梅戏与电影之间并非存在天然壁垒,其都属于综合艺术这一门类,要使黄梅戏这一汪清泉活水继续流动,亟需从“才”和“财”两个字下功夫,还需借助新媒体这柄“利器”,推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个黄梅戏系统不断创新发展。
戏曲演员十年坚守为哪般?
从前面的采访中,调研团队获悉:“炼成”一名戏剧演员,既需要所谓嗓音天赋,又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苦练,是十分艰辛的。然而,面对黄梅戏行业发展不景气的情况,许多问题在队员们心中悄悄萌芽:演员们是如何坚持到现在的?他们又对自身职业怀揣着怎样的感情呢?听到这个问题,姚杜和赵婷都露出了满足欣慰的笑容,他们说,“能够一直排练、出演黄梅戏,就已经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谈到如何看待观众流失的现状,赵婷说,“这是演员们不得不面临的,演员必须要有的心理素质,不管台下有没有人,我们都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和每一场演出”。心中有火,便无惧孤芳无人赏。更不用说,戏曲演员们也从戏曲中收获许多:汲取真善美的知识,体会不一样的人生,并且,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有着更加强烈的文化自豪感和更加厚重的精神食粮。十年坚守,令人动容,戏曲要传承,要创新发展,依靠的核心力量还是戏曲演员们。不仅是黄梅戏,更是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下去,让黄梅戏在未来的舞台上继续璀璨生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20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