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乡村儿童发现家乡之美、欣赏家乡之美,落实党的“三下乡”号召,2022年7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锌心向民”实践队队员深入河北蠡县展开实践活动,通过“讲解+科学小实验+户外活动”的方式,引导孩子主动挖掘家乡之美,欣赏、保护家乡之美。
从网上走到网下。
实践活动开始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了解营地的情况。实践队成员主要从两条渠道深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一是线上查询,通过百度、知乎等平台了解当地的地理特征、风俗习惯等;二是联系当地老师,通过老师所拍摄图片直观感受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和学校周边环境情况。队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地以轻工业和农业为主,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乡镇中心位置,距离超市、卫生所等较近,同时环境优美,绿化设施齐全,为在实践地开展夏令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队员提出的问题,实践地老师也给予了耐心解答。
从字面走进思想。
由于受自身所受教育模式的限制,队员在备课时难以避免使用传统教育的方式,即将知识浓缩于PPT中,等上课时展示给孩子们看,而忽略了夏令营本身的意义。经过多次讨论后,实践队员注意到,不能完全依托讲PPT的形式给孩子们灌输思想,这样不仅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负担,更容易导致孩子不愿听、不想接受志愿者带来的知识,使课程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队员采访了身边几位小朋友的意见,他们均表示只用PPT上课会大大降低上课兴趣,远比不上做游戏和参与活动带来的乐趣。因此,实践队员跳出固有思维,将自己放在小孩子的视角中,用孩子的眼光审视课程的趣味性和丰富性,真正将寓教于乐的思想应用到实践中,通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主动探寻、主动思考。基于此,实践队队员在设计课程时,适当改编添加了一些与主题相关活动,如科学小实验、心有千千结、捕鱼网等。
从理论走向落实。
进行课程时,实践队成员主要遵循如下思路:活动开始时,实践队员先讲解部分理论知识,鼓励孩子们参与“如何发现美”的讨论,收集讨论结果并誊写在黑板上;随后志愿者带孩子们一起进行活动,将孩子们提出的想法应用于活动中。志愿者先讲述规则,邀请几个志愿者作演示,确认孩子明确活动规则之后再让孩子进行活动。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实践队成员负责收集孩子们的成果和对课程的意见,形成课程报告。同时,小组例会也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环节,队员们在例会中讨论今天的状态、遇到的问题总结上课时出现的突发状况及相关处理措施,并根据孩子们对课设的反馈修改第二天课设的时间和内容,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方法、汲取经验。
在与孩子们的交流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孩子们普遍拥有手机,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比如抖音快手等,但是对于家乡的认识仍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具体表现为:认为“家乡”只是自己家所在的地区,觉得家乡没有什么很突出的地方,甚至拥有想要逃离家乡的想法。书本鼓励孩子们探索外部世界,却也限制了孩子们认识家乡的目光,让孩子们总是怀揣着探索世界的热情,却忽略家乡中一些细节中存在的美。由此,实践队员在复盘过程中,除整理课设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获得的经验外,还总结了孩子们在此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及一些开拓孩子们视角的新发现。
本次社会实践中,实践队员深入基层了解当下孩子们对于家乡的认识,通过展示PPT、协作完成手工艺品、户外活动等方式认识了解现今外部信息对孩子产生的影响。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如今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孩子们日夜在课本与练习中浮沉,他们的眼中有未来有理想,却忽视了培育他们成长的这片土地。诚然科技发展的确为孩子认识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仍需引导孩子认识家乡,从家乡一些司空见惯的细节中探寻家乡之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25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