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农心赴东营社会实践调查团对东营市盐碱地进行了调研,我们了解到在之前垦利区耕地面积的五分之四是盐碱地,其中轻度盐碱地46万亩、中度盐碱地16万亩、重度盐碱地2万亩。过去时,盐碱地是人们的心头患,而现在的盐碱地上却一片的绿意盎然,片片绿色,蕴含着生命的希望。
垦利区根治盐碱改善生态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园区里,一条沟将其分成两边一边经过技术改良后,一眼望去,墨绿一片;另一边,经过简单起垅,低凹处稀稀疏疏长了些牧草。
我们通过调研得知,原先这是块重度盐碱地,撂荒16年,在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之下,达到了较好改造盐碱地的目标,土地的含盐量也从16%降到了3%,科技创新的成果显而易见,出色的结果也大大促进着科技人员的科研信心,在示范园的二期工程现场,大型排碱专用设备正在“埋头苦干”,我相信在现场的每个人眼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正在工作中的工程,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片土地生机的未来!
在我们接下来的调研工作中,我们得知,过去主要采取挖沟排碱、大水压盐、上农下渔等方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盐碱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但这种“改地适种”的模式弊端也比较明显的显露出来,成本高,维护难,生态扰动大。传统大水漫灌压碱的水成本越来越高,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成为重要选择。
“歹地出壮苗”我们听到了这样的一句俗语,我们不再去让土地适应种子,而是去通过培育培苗培育出适合盐碱地的耐碱性种子,不同于“改地适种”,“改种适地”的关键在于育种,需要育种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研团队的支撑,这也就在呼唤着高科技农业人才的前仆后继,投身于农业的发展中,也在警醒着我们,不断努力刻苦学习钻研的重要性。总书记曾对盐碱地的治理方法表示赞同:“这就像发展旱作农业,不是治理旱地,而是要推广适宜的耐旱植物品种。”
我们深入探研了垦利区的盐碱地改良项目。垦利区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关于盐碱地开发利用的重要指示。垦利区盐碱地改良项目落实于行动,科研攻关不歇停,生态治理正当时!
之后我们也对田之源”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进行调研,棚内我们看到了草莓西红柿、青口蜜西红柿,玲珑蜜西红柿,还有一些的西瓜与甜瓜,我们了解到园区所有品种均采用沙土无土栽培种植,对盐碱地进行了改良,从而可以节约用水,实现作物种植低成本、高产出、高质量、绿循环。
我们在调研中也看到了垦利区对于治理黄河盐碱地的决心与希望,垦利区提出今后将继续不断总结经验,确保治理一片成功一片。这种目标与自信来自于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科研成果,我们的队员也被盐碱地多年来的变化而震撼,当从前的“荒地”变为眼前的欣欣向荣,这极大的鼓舞了我们为农业努力奋斗的激情!
习近平总书记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我们通过调研黄河盐碱地的多年治理,不仅仅是看到了对土地的改良,更多的也是乡村振兴,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田之源”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西红柿西瓜与甜瓜的产益可以带动周边9个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00万元,这是通过运用乡村特色助推于乡村振兴,通过乡村振兴助强农民幸福生活,将民生放至发展首位,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27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