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山村十日荏苒,不期光阴提笔落款,忆来时如梦似幻,离别且风轻云淡。
当我再一次背起行囊,乘上那辆熟悉的灰色面包车,在崎岖的乡间小路颠簸,心绪也随蜿蜒盘旋的山路逐渐延展开来,逆着时间轴飘飞溯洄,仿佛回到了7月21日初来乍到的那一天。同样的小车、山路,同样大包小包的行李,还有一路同行的人们,一切皆毫无二致,只不过,那天是上山来,这次,则是要下山去了。
熏风似解离愁,八月的晨风竟也拂来一丝清凉意,这对于我这么一个惯居楚地的人而言也算是一件惊喜。凌晨5:30,是8月4日这一天随州的日出当刻,也是我们的启程之时。习惯性地举起手机,咔嚓咔嚓定格下几瞬初升的太阳,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从前我并没有这般敏感的记录生活的习惯。微微一笑,我意识到,这短短两周的时光,已经将很多细节,烙入了我的心角。
于是顺势点开相册,逆着时间轴向上划去,三千照片与视频从瞳孔中掠过,每幕剪影都似不断敲击的摩斯密码,解密着我的记忆深处,最终停在了7月21日这一天。
7月21日,是武汉理工大学“红心筑梦”暑期实践队出征的那一天。我与四十余位队友与指导老师们一起,坐上了通往随州站的绿皮火车。一点紧张,一点期待,一点心潮澎湃,多年前就对山村的支教生活充满好奇的我,一直盼望着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去大山里走一遭。
我与其他七位队友,被分往了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的小岭冲村,这是一个风景十分秀丽但交通较为闭塞的小山村,富蕴人间烟火气的同时,也预示着我们的生活条件将是四个实践点之中最为艰苦不便的。
经过一宿的适应,我也大致找到了自己的生活节奏。时间来到7月22日的早晨。开班仪式是我们队友八人支教生活的起步,村镇领导的出席,也给仪式增添了几分严肃。仪式上,领导们对我们暑期实践队员表示了热烈欢迎与殷切祝愿,给了我宾至如归的强烈归属感,我也愈发期待这十三天的支教生活。在团队里,我主要负责摄影与视频剪辑模块,因此,从第一天开始,我便变得格外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教学相处时期,实践团队前期缜密的课程布置开始体现显著的效果,有了充分的准备,我们的课程推动十分顺利,从文化立德、安全自护、艺术思美、科普启智、以及实践强体等五个侧重点,给孩子们带去一系列知识与趣味并存的课堂。教学的成功,不止于“教”,亦在于“学”,孩子们的热情与好学、生机与活力无不深深感染着我。
在各类理论课堂上,我看到了孩子们眼里对于知识的想往。他们聚精会神地聆听实践队员的讲解,积极主动地举手回答,我也用手机拍摄下了很多这样的瞬间,在那些瞬间之中,孩子们的眼里是闪着光的。
实验课堂上,我与队友们配合协作,演示物理、化学各类实验,向孩子们揭示了力与压强的奥秘以及淀粉遇碘变蓝的玄机。孩子们饶有兴致,纷纷自告奋勇上台尝试,动手实践虽然手法生疏,但是眸中透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些时刻,我似乎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科学家的影子。
在体育课上,孩子们欢欣愉快地嬉闹玩耍,作为一名小小的老师,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稚嫩却充满着活力,他们欢呼,他们奔跑,他们跳跃,他们开怀大笑,欣慰的同时,也有些许感动,那是孩子们最天真烂漫的一面,是道道风景。
在指画、剪纸与折纸等艺术课堂上,我与孩子们一同创作,聆听他们的灵感与故事,我曾为帮助孩子们折出“会飞的爱心”而万般欣喜,也曾因孩子们把“五角星”剪成“派大星”忍俊不禁;曾为郭冬玲小朋友五花八门的“纸花”作品叹为观止,也曾因吉凌湘小朋友讲述的“星星的轨迹”而热泪盈眶。与他们相处的日子,带给了我太多的惊喜与感动。
最大的惊喜,是在我看到孩子们亲手种下的绿豆长出新芽的那一刻。我们来这里,在这里,为的不正是希冀我们在孩子们心里的那片土壤播下的种子能够发芽吗?
调研过程也令我记忆犹新,我与七位实践队友一起,跋山涉水,走街串户,走访了十余户人家。在为期两天的调研中,除了对于“素质培养”基本课题的调查之外,我在与家长孩子们的交流中,也记录下了很多美好的温情时刻,奶奶在夕阳下将郭凤娇小朋友拥入怀中,郭佳佳姐妹在小院里追逐嬉戏……时至今日,每当看到那些照片,我仍旧会为之动容,那是光影间流露的真情。
当孩子们的热情转化为吵闹,当疾风骤雨透过门窗敲打我的无眠,当踏着无灯的夜路为了调研蹒跚行路举步维艰,当困难接踵而至,我的内心里,也曾绵生对家乡城市的思念。但是我从未动摇,因为当初的那份决心与期盼,也因为在那些相处的时光里,我发觉自己早已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儿有了深厚的感情,如山高,似水长。
在这里,我定格了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时光,铭刻了与队友们同甘共苦的回忆,付出的是汗水与脚步,收获的是意义与价值。怎么会没有不舍,只是聚散离合终有时,何必多情伤离别。我们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没有从这里带走什么,却又满载而归。相册太小,装不下所有的旧时光,那就按下记忆的快门,再回味一次小岭冲的茶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31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