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2日,正苗护翼实践小队来到了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困境儿童帮扶基地,实地了解困境儿童的成长环境与救助模式。
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得到较多关注,但心理、人格、成长方面的困境尤其会困扰一个孩子。“当下的困境儿童需求已远远不限于物质需求。”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陶传进谈道,“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得到较多关注,但心理、人格、成长方面的困境尤其会困扰一个孩子。”
基地负责人告诉小队成员,困境儿童问题的掩埋和暴露程度有深有浅,表层问题更容易被发现和介入,例如家庭经济贫困、物理生存环境恶劣、被社会所排斥等。但对困境儿童产生持续性影响的可能是那些潜藏在水平面之下、不容易被社会公众察觉的深层次问题,如自尊严重受损、压抑与自我封闭、内心迷茫与无价值感等。人格发展层面的严重受损,是更加根本、更具实质性的困境。小队成员在调研中发现,在普通困境儿童中,0—7 岁儿童身心发展明显滞后,至少有 18%的儿童在某一领域的能力发展明显滞后于同龄儿童,非安全依恋行为较为突出。小学生非健康心理状态比例偏高,最突出的共性心理问题是对于自我的低认知、低评价与低自信,并且安全与信任明显不足。中学生的自责与恐怖倾向以及学习焦虑凸显,18 岁以上青年中有较高比例出现某一种心理问题。负责安排学习课程的志愿者表示,困境儿童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胜任感偏低,随着年级增长,学业成绩与压力也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一大考验。进入中学后,在外界压力下,他们对于学习的焦虑逐渐上升。
基地的工作集中两方面展开,一是生活场景再造,为困境儿童在原有主要生活场域之外建起一种新的人与人相处的场景,并在场景中接纳儿童、建立自尊、给予认可、融入群体,如在社区或福利院中建立儿童活动中心或儿童驿站,组织夏令营等。二是生活场景改造,在儿童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对存在问题生活环境系统进行疏通、调解与复原,恢复人与人之间原初、本真的情感关系并协助建立积极良性的互动,创造性地将原本存在的问题变成资源和优势。这种手法通常使用在“一对一”个案服务中,包括家庭关系、伙伴关系、学校及福利院各类关系的疏通与改造。
解决困境儿童发展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要为之努力,学校也要激活内部机制,让老师进入一种追求全人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状态,有爱心,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32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