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为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曲阜师范大学数学与科学学院“追寻红迹,青春向党”社会实践队队员于2022年7月8日来到了山东省临沂市沂蒙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深入了解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感受沂蒙革命精神。
线上问卷,了解民情
参观纪念馆之前,实践队员通过线上发布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众关于红色文化了解程度进行了了解。通过问卷结果,实践队员发现,大部分青少年主要通过课堂学习、红色景点参观等方式了解红色文化,而大部分的中老年人则是通过父辈亲友讲述来了解红色文化,而且这两个人群还有一个共同了解红色文化的方式:线上媒介。可以看出,每个时代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了解方式,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日趋发达,了解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但总体上,大家对红色文化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而且这种了解是自发的、自主的。在“您对红色文化发展有什么宝贵意见”的问题中,许多群众认为要坚持弘扬红色文化,大力开展红色教育,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实地参观,学习精神
在进入纪念馆前,实践队员注意到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有一个大型雕塑引人注目,讲解员介绍到这座雕塑名为“永恒”,描述的是亲朋好友“送新兵”的场景。每个人的眼神中都流露出不舍,但又有所不同。老爷爷握着新兵的手,仿佛在欣喜于新兵参了军;摄像的夫妻满脸的荣耀与自豪;拿手机的女孩眼中透着关心与支持。整个雕塑表达了沂蒙人对沂蒙精神的传承是永恒的,沂蒙人对党的忠诚是永恒的,报效国家的信念是永恒的。
怀揣着对革命前辈的敬畏,实践队员在讲解员的陪同下走进了沂蒙精神展等多个展馆,通过图片、文字介绍、雕塑以及实物等多种直观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而真实了解沂蒙革命历史。“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当时,沂蒙地区人口有420万人左右,其中就有21.4万人参军参战,120万人拥军支前。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作战勇猛、出生入死的张文祥,受尽敌人严刑却仍坚贞不屈的赵镈,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洗军衣、做军鞋的“沂蒙六姐妹”等,谱写了生动的军民鱼水情。“每一次讲解,我依然会心潮澎湃,感觉自己对沂蒙精神又多了一层更深的认识。”讲解员向实践队员说,她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讲解,让大家能够真真切切地领悟到沂蒙精神。
采访游客,询问感想
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对纪念馆内的游客进行了采访。一对青年夫妻和实践队员分享了他们的参观感受。他们说作为沂蒙本地人,更应该多了解家乡的红色印记,每一个物品展示出来的都是那个时代特殊的痕迹。令他们感触最深的是一组名为《力量》的巨幅群雕,一辆辆小推车装满了支援前线的物资,艰难地行进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小车后是一个个目光坚毅、步伐坚定的沂蒙老百姓,沿着曲折蜿蜒的道路盘旋而上。令人震撼的雕塑作品,仿佛带他们穿越时空,走进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
一位带着孩子来参观的父亲告诉实践队员,没有这些革命前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和平美好的幸福生活,其中的艰苦是现在年轻人难以想象的,所以他想带着孩子来感受先辈们的沂蒙精神,不怕吃苦、不畏艰难。接受采访的这位父亲还是一名党员,他说道:“这次的参观我自己也受益匪浅,感觉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红色文化教育,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铭记先辈,以先辈们的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在奋进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通过亲身参观革命纪念馆,在讲解员的介绍和与其他游客的交谈中了解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本次实践活动将有助于青年学子们进一步响应党的号召,赓续红色血脉,铸牢理想信念之魂,砥砺担当作为之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37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