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苏州大学学子“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星火永不熄灭

来源:苏州大学文学院 作者:红色足迹实践团

大学生网报镇江8月17日电(通讯员王思涵 黄书怡)为纪念共青团建立100周年,学习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宣传继承革命先烈的红色精神,苏州大学红色足迹实践团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追溯红色记忆”为主题的暑期特色社会实践,并开展系列衍生活动:8月1日于江苏淮安线下开展党员采访活动;7月29日至8月1日面向苏州大学文学院征集红色诗歌创作作品,8月2日开展线上红色诗歌创作分享会。

追忆红色年华,传承红色精神

团队成员于8月1日进行党员采访活动,采访对象为1992年入党,有着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干部徐云华同志。采访开始的前一天,团队结合暑期实践主题,经过共同讨论后选择了与红色遗址和红色精神有关的六个问题作为采访内容。

采访由南京当地的红色遗迹引入,徐云华同志表示他在南京工作生活的30多年中,每年都会参加由党支部组织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实地参观过不少南京的红色遗迹,其中梅园新村纪念馆给他留下特别的深刻印象。谈及红色精神,徐云华同志认为革命先烈身上有许多难能可贵的精神,尤为重要的是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吃苦耐劳精神。随着时代变化,如今社会经济条件比当时更加优越,但这些红色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永远需要青年去学习、继承与发扬。年轻一代要做到永远对革命事业、对国家、对党保持忠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吃苦耐劳精神,不被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腐蚀。

关于如何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个问题,徐云华同志指出首先要做到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自觉,其次要加强廉政方面的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工作中、生活里、思想上都要时刻以共产党员的身份约束自己,真正使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行为自觉。最后,团队成员向徐云华同志讨教了对红色遗址宣传与保护的建议。徐云华同志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统筹规划,推动依法保护;二是要适度建设投入,实施重点保护;三是要加强宣传,弘扬红色精神。

本次采访活动中,徐云华同志追忆过去的红色岁月,不仅向团队成员描绘了南京红色遗址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展示出老党员干部入党三十年以来逐步见证的治党治国方针的与时俱进,以及受益于此人民百姓生活条件的逐步提高。徐云华同志特别提到希望年轻一代能传承革命先烈忠诚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团队成员们表示在党员采访活动中受益匪浅。

研读红色诗歌,汲取精神力量

7月29日至8月1日,苏州大学红色足迹实践团面向苏州大学文学院全体学生开展红色诗歌创作征集,并于8月2日线上开展红色诗歌课堂交流活动。

红色诗歌课堂交流活动中,团队成员邀请任职于苏州大学文学院的陈子平教授带领三十名参会成员进行诗歌赏析。课堂上,陈子平教授就臧克家的著名红色诗歌《有的人》进行重点赏析,从诗歌主题、表现手法、段落编排等方面深入解析诗歌内蕴,聚焦于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无私奉献的广阔胸怀和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参会成员也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发表个性化观点,带来个人独特视角下对红色诗歌的新颖解读,取得了丰富的讨论成果。

在征集到的红色诗歌稿件中,经过评比投票,参会成员一致认为苏州大学2021级文学院的朱子涵同学创作作品《浪花》十分优秀,值得大家学习。参会成员一起欣赏这篇作品后,作者朱子涵同学讲述了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陈子平教授也对诗歌给予点评,并鼓励年轻一代多进行诗歌创作,将红色精神中蕴含的精神力量通过诗歌这一载体传递给更多人。

在“缅怀革命先烈,追溯红色记忆”主题暑期社会实践的衍生活动中,苏州大学红色足迹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融入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特点,结合团队成员个人实地考察的具体情况,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对人民群众进行红色精神宣传,在不断丰富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推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与红色文化的传承,通过共同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认识红色道路、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更广阔视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39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群策群力,标新立异

2022年7月6日,“秾人向徐周”团队关于互联网+电商平台的构建进行了更加细致的了解,同时团队将直播带货执行方案进行了细化。关于互联网+电商平台的构建,团队首先查找了国内比较当红的电商…… 刘思辰 狄恩雨 程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南京农业大学“秾人向徐周”实践团队 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优化乡村治理,2022年6月28日,南京农业大学“秾人向徐周”实践团队深入江…… 刘思辰 程序 狄恩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南京农业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秾人向徐周”团队 第4期简报—

简报秾人向徐周“三下乡”实践团队编第4期2022年7月4日走傍徐周访消息2022年7月3日下午,“秾人向徐周”线下团队和徐周村钱书记和徐经理进行了沟通交流。交流过程中,钱书记提出了希望我们可…… 刘思辰 狄恩雨 程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向日葵老师”卢春英:用爱与智慧点亮山区孩子的未来

2024年1月21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蔡开彬同学走进昭平中学,专访了被学生们亲切称为“向日葵老师”的卢春英…

寒假社会实践┃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践行非遗传承

在2025年春节首个非遗年的特殊背景下,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的五名大学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

大学生创新团队:用技术为动画“重置焕新”,开启视觉新体验

在如今动画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老旧动画因画质、风格等问题逐渐淡出观众视野。然而,浙江工商大学的“雾散云开”团队却另辟…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我与科学有个约”科普志

为积极响应2024年两会科技创新目标,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湖南省科技馆联合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

动科动医素质拓展部2月心委例会成功召开

本部二月心委例会于2月24号12:30在荟十2楼活动室成功召开,例会主持人为22级部门负责人桑雨嘉。例会开始后,心委们首先完成了一…

最新发布

如何教育和培养少年儿童.提高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素质
根据前期调查,小队成员了解到:在人的一生中,不论是出生前(胎儿阶段),还是出生后(婴幼儿时期、学生阶段到长大成人),都要接受来自家庭成员、成长环境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获取知识、…
喜迎“二十大”,筑梦向未来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这是在进入全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大会。当前,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进行。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
从一艘红船开始的百年征程
游嘉兴,学党史学党史,忆百年。从南湖的烟雨迷朦到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是苦难与辉煌并存的历史,是始终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历史。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学好党史,了解党的历史。…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根据前期调查,小队成员了解到:在人的一生中,不论是出生前(胎儿阶段),还是出生后(婴幼儿时期、学生阶段到长大成人),都要接受来自家庭成员、成长环境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获取知识、…
【家庭教育贯穿成长各阶段,护航孩子人生之路】
【家庭教育贯穿成长各阶段,护航孩子人生之路】——“门风育路求索行”实践队根据前期调查,小队成员了解到:在人的一生中,不论是出生前(胎儿阶段),还是出生后(婴幼儿时期、学生阶段到长大成人),都要…
8.17【最新动态】白彦大棚蔬菜基地
【最新动态物电学院】白彦镇大棚蔬菜基地8月17日,队长带领我们参观了临沂市白彦镇大棚蔬菜基地,这是我第一次来这种基地,基地整体战地面积非常大,导致我们一行人不知道该从哪里参观是好,我们去的时间正值…
8.17【实践感言】白彦大棚蔬菜基地
【实践感言土木工程学院学院孟凡强】社会实践感言经过8月17日的参观平邑县白彦镇大棚蔬菜一行,我们收获颇丰,我们看到了当地很多的作物,在不同的地方分布着,大棚中的农作物更是种类繁多,不仅如此,在耕地…
苏州大学学子“三下乡”:开展红色之旅报告课堂,缅怀先辈革命精神
大学生网报苏州8月16日电(通讯员郑雅文陈天愉)为加深对红色历史的了解,向人民群众科普革命历史与红色知识、传递革命精神,7月26日至28日,苏州大学文学院“缅怀革命先烈,追溯红色记忆”红色足迹实践团进行…
线上支教,真情不惧远距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小的时候起,我便觉得老师这个职业非常神圣,对老师这一职业情有独钟。而在今年夏天,我有幸加入了邵阳学院“一起云支教”返家乡志愿服务团,开启我人生中第一次线上…
探访红色故地,传承红色基因
时光匆匆又匆匆,有时淡如清水,搁浅了略带浑浊的泥沙,随着时间,随着阳光,然后慢慢地蒸发,有时又宛如春风,带着几缕忧愁,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无法散去。2022年6月24日,我跟随邵阳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团来…